金秋时节,柘荣县乍洋乡石山村一派丰收景象。稻田里,收割机轰鸣作业,村民们忙着将金黄的稻谷装袋、称重,丰收气息扑面而来。
人群中,柘荣县红禾益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用全脚步匆匆,时而俯身查看稻谷成色,时而叮嘱工人注意收割的细节。这位曾在外打拼多年的创业者,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感召下返乡,如今已成功发展起水稻、茶叶、玉米等多元农业产业,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还带动周边群众稳定增收。
“乡村是片大有可为的天地,而乡党委政府就是我们创业者的‘靠山’。他们帮我们解决土地流转问题,还组织技术培训,让我们能放开手脚干事。”林用全的心声,正是乍洋乡以人才为钥,打开乡村振兴大门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乍洋乡始终把人才当作振兴发展的“第一资源”,构建起“培训+引才+搭台”三位一体的育才体系,让“智力活水”源源不断流向乡村。
针对农产品直播、旅游讲解等乡村发展“短板”,乍洋乡精准开展专题培训。如今,全乡已储备乡土人才46名,培育出1名省级最美乡土专家。为把在外的“能人”引回来,乡里建起乡贤信息库,主动上门对接,成功吸引8名乡贤返乡创业,建成茶叶、果蔬种植基地8个,带动300多名群众端上“增收碗”。不仅如此,“梯队式”后备力量培育计划、“头雁引领示范”行动同步推进,“全国劳模”郑帮德等导师还手把手传帮带,为乡村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压舱石”。走进乍洋乡宝鉴宅村,畲族风情浓郁的墙绘与特色建筑相映成趣,游客穿梭其间,或拍照打卡,或体验畲族特色活动,村民们则忙着打理摊位,脸上满是幸福。
“我们把畲族文化和农业产业结合起来,打造了畲族茶吧、畲药园,还推出休闲研学、互动体验项目,让游客来了有得玩、有得吃、有得买,乡亲们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宝鉴宅村党支部书记吴国瑞笑着介绍,如今的宝鉴宅村,早已不是过去的“空心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围绕产业发展,乍洋乡下足功夫,走出一条多元增收路。完成五蒲村、宝鉴宅村农产品包装与畲族IP打造,开发文创产品28大类87种;发展林蜂、林菌、林药等复合经济,全年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达1250亩,亩均产值2386元,覆盖农户超百户;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做优做强石山村阳光玫瑰、宝鉴宅村牛奶草莓、凤里村鸭蛋等特色产品,持续为农民就业增收开辟新路径。
在柘荣,提到乍洋乡,不得不说当地的茶叶。走进乍洋乡茶叶品牌街,阵阵茶香扑鼻而来,13家茶企门店里,工作人员正热情地向顾客介绍茶叶。“咱们的茶叶能走出大山,靠的就是过硬的品质和响亮的品牌。”乍洋乡党委政法委员朱乃津拿起一盒茶叶,脸上满是自豪。
近年来,乍洋乡围绕“2+N”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全力打响“乍洋茶韵”区域品牌。组织茶企参展参赛,一次次捧回“柘荣高山白茶品质乡镇奖”“斗茶大会银针组茶王”等荣誉;茶叶品牌街上半年客流量超6000人次,成了展示乍洋茶叶的“窗口”。同时,乡里还拿出补助支持茶企提质扩面,如今茶叶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7亿元,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
如今的乍洋乡,田野间孕育着希望,产业里涌动着活力,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正以人才为笔、产业为墨、品牌为彩,奋力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张瑜 吴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