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至11月2日,福建省社科界2025年学术年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十三届中小学教师研讨会在晋江市第一中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福建省社科联主办,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省教育学会、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福建省家庭教育研究会联合承办,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晋江市第一中学协办。研讨会聚焦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议题,致力于为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开幕式由福建教育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志刚主持,晋江市副市长吴尊意致欢迎辞,福建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温敬元和福建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洪金镖分别为大会致辞。温敬元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基础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起点和根基,必须主动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着力构建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生态。他希望,广大教育界同仁要勇担创新驱动发展赋予教育的新使命,以更大魄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更实举措转变育人方式,以更宽视野汇聚协同育人合力,构建充满创新活力的基础教育新生态,共同筑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福建根基”!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教育学会会长陈明庆,福建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崔彦莅临研讨会。

主研讨会开幕领导致辞
本次研讨会设置1个主研讨会和2个子研讨会。主研讨会上,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作了题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教师素养发展”的主旨报告。他以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为框架,以全球发展为视野,系统阐述了大模型时代人工智能的教育发展趋势。他强调,教师的角色应从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者,以适应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要求。浙江大学李艳教授则围绕“智能时代教育技术创新与学校变革趋势分析”展开论述,她指出,全球性的教育技术浪潮正深刻重塑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乃至学校管理的新形态。她强调,面对这一趋势,校长与教师应主动求变,探索教育创新路径,共同构建一个灵活、开放、智慧的未来教育生态。

主研讨会特邀专家梅德明、李艳作主旨报告
来自省社科联、省教育厅、省教育学会、省陶研会、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福建教育学院、晋江市的领导、专家、校长和教师代表以及媒体记者参加主研讨会,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两场各具特色的子研讨会。福建教育学院科学教育研究所承办的“创新素养·科教赋能”子研讨会,聚焦科学课程重构、实验教学创新及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等议题,探索科教融合的有效路径。福建教育学院校长研修部、中小学校长发展研究中心、卓越校长工作流动站承办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学校变革”子研讨会,围绕学校治理现代化、课程体系建设与师资队伍发展等展开深入讨论,强调学校应营造开放包容的成长环境,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性发展的平台。两场子研讨会均吸引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和专家的积极参与,为推动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实践指导。

“创新素养·科教赋能”子研讨会特邀专家傅仰耿、张群林作主旨报告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学校变革”子研讨会特邀专家陈建华、王胜楚作主旨报告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的学校变革”子研讨会校长学术对话
本次研讨会为教育领域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共同探讨的高端平台。活动不仅汇聚了众多教育领域专家的智慧与能量,更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参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热情与动力。随着研讨会的持续举办,其在福建省社科界学术年会体系中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已成为推动区域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将持续为福建乃至全国的教育创新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