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
标题图
乐健康|久坐4小时可诱发“致命”血栓,6个生活细节千万别忽视
2025-10-14 17:36 工人日报


脑梗、心梗、肺栓塞……这些“要命”疾病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凶手——血栓。


每年的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本期介绍血栓这位“隐形杀手”,以及如何预防血栓。


什么是血栓?为何它如此危险?


简单来说,血栓就是血管中异常形成的“血块”。正常情况下,身体受伤时形成的血栓能有效止血,是一种保护机制。但如果血栓在不该出现的时间、不该出现的位置形成,就会堵塞血管,成为致命的“路障”。


血栓的危害是全身性的。若发生在脑部,可导致脑卒中;在心脏,可能引发心肌梗死;在肺部,会造成肺栓塞,严重时可瞬间致命;发生在腿部,则形成深静脉血栓,可能引起腿部肿痛,甚至带来远期并发症。


警惕这些血栓信号


头部警报(脑卒中):突发面部歪斜、口角流涎、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视物模糊。


胸部警报(心肌梗死、肺栓塞):突然出现的剧烈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甚至晕厥。


肢体警报(深静脉血栓):单侧腿部(常见于小腿)肿胀、疼痛、发红、皮温升高。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突然发作,务必立即就医,争分夺秒!


哪些人容易成为血栓的“目标”?


如果您或家人属于以下情况,需格外提高警惕:


长时间不动:如长期卧床、长途旅行(易致“经济舱综合征”)、久坐办公等。


住院或大手术后:特别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大型腹部手术等患者。


创伤与肥胖:遭遇严重创伤,或体重指数过高者。


患有特定疾病:如癌症、心脏病、呼吸衰竭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特殊生理状态:如妊娠、产后女性,以及服用口服避孕药或接受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


这6个日常细节,千万别忽视


1.4小时久坐不动,血栓风险增加


不少人可能会觉得血栓离自己很远,但其实你每天都在做的这件事:久坐,尤其是4小时久坐不动,静脉血栓风险就会增加。


尤其是老年人。每隔1小时,就应站起来活动2~3分钟,平时坐着时,还可以随时勾一勾脚,让肌肉收缩一下,促进血液回流。


2.突然剧烈运动


平时不怎么运动的人,突然去跑个马拉松或剧烈运动(网球、篮球、踢足球、羽毛球等),很容易造成血栓脱落。


剧烈运动时,血液流速会骤然加快,这就像是给血栓加了个“推手”,一不小心就脱落了。


3.用力亲吻脖子


吻痕(Hickey),医学上称为机械性紫斑,俗称“种草莓”。这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局部皮肤出现淤血现象。通常是通过吸吮、咬合等方式形成。


有研究表明,吻痕可能导致局部血栓形成,并有脱落的风险。脱落的血栓可能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导致中风或心脏病。


4.排便用力过猛


用力排便的时候,腹部压力会骤然升高,也会增加血栓脱落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有便秘问题的人,更要注意了。


5.颈部按摩


颈部有非常重要的动脉,比如颈内动脉为大脑供应血液,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在用力按摩的情况下可能产生夹层,导致大脑血液供应障碍。颈部按摩不当很容易导致血栓脱落,可能会危及生命。


6.突然起身


有些人早上起床,或静坐后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时候,习惯猛地起身。这样很危险,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突然改变姿势会导致血压波动,增加血栓脱落的风险。


出现5个异常,注意血栓形成


1.言语不清、流口水、吃饭拿不住筷子


可能是脑梗死的前兆,多出现在中老年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中。


2.腿脚突然出现肿胀疼痛


一侧腿或脚突然开始出现肿胀感,同时出现剧烈头痛,且在站立、行走时加重,或时常感觉腿部比较沉重,应考虑是否为下肢静脉血栓。


3.头晕


突然头晕、视物模糊、眼前发黑,甚至短暂失明,通常在几秒或十秒后恢复正常,一般是由大脑供血不足使得视网膜缺血引起,由于发生时间短,经常被忽视。


4.手足无力


突然感到手足无力、单腿不能行走、走路时步态不稳或摔倒、上肢和下肢麻木,连舌头和嘴唇都麻木,要考虑是否为血栓。


5.长时间坐着呼吸困难


卧床或久坐之后突然呼吸困难,在休息后能有所缓解,日常轻微活动后会感觉明显加重,要提高警惕,这些可能是肺栓塞的前兆,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


做好5件事,不被“栓”住


要想保护血管、防止血栓形成,日常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合理饮食


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尤其是苹果、海带、玉米、茄子、西红柿、大蒜、茶叶、洋葱等利于保护血管的食物。


少吃腌制类、烧烤类、油炸类食品,清淡饮食,远离“重口味”。


2.坚持运动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规律、适量、循序渐进地进行。一般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宜,每次约30~50分钟,每周3~5次即可。


同时避免久坐,工作、学习间隙,每隔1小时就起身走一走,伸个懒腰,经常动动踝关节,如绷脚尖、翘脚趾等,促进血液回流。


3.规律睡眠


除了确保每天有7~9小时睡眠时间,还要保持睡眠规律。


一项美国动脉粥样硬化多种族研究分析提示,睡眠不规律,尤其每晚睡眠时长不规律(一周内睡眠时长变化超2小时),会显著增加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4.少碰烟酒


烟酒是血管的克星,吸烟是缺血事件、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会随戒烟时间延长而降低。生活中要尽量做到不吸烟、远离二手烟。


5.定期体检


若有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时做下肢静脉超声等检查;控制血脂、血糖、血压,定期做心脑血管疾病检查;如果需要,遵医嘱用药。(来源:CCTV生活圈、生命时报、北京积水潭医院、人卫健康等)


聚焦

长期食用代餐产品隐患多

近期,社交平台上兴起一股“代餐风潮”,这些代餐产品以极致的便捷性和猎奇性的命名吸引着大众。


单从营养成分来说,这些代餐产品看似有菜、有肉、有主食,但只靠这些产品来获取营养,远远达不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要求。


代餐并非完全不可食用,但需遵循严格的规范以规避风险。单日最多使用这类产品来替代一餐,且连续食用不超过7天,累计总周期不超过4周。未成年人、孕妇、哺乳期女性及慢性病患者,严禁食用代餐产品。(健康报)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