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福建客户端7月10日报道 台风“丹娜丝”携狂风暴雨强势袭击古田,电网安全面临严峻考验。面对疾风骤雨,国网古田县供电公司全体干部职工闻“汛”而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昼夜奋战在防汛抗台保供电的最前沿,一场守护万家灯火的攻坚战正在古田大地全面展开。
指挥中枢高效运转,防御体系周密布防
自“丹娜丝”生成伊始,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便进入24小时高效运转状态。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下沉一线,驻守关键区域靠前指挥。依托防御“格美”“杜苏芮”等台风的宝贵经验,科学制定了“风停、水退、人进、电通”的作战策略,并迅速启动涵盖“灾前防御、灾中应急、灾后抢修”的全流程应急预案。由抢险处置、供电服务、后勤保障等10个专业工作组构成的作战单元协同联动,责任层层压实到每个岗位、每位员工。针对“丹娜丝”移动慢、水汽足、影响广的特点,公司调控中心精心优化运行方式,暂停非必要检修,确保主网以“全接线、全容量、全保护”的最强状态迎战台风。
精锐力量枕戈待旦,重点部位严防死守
公司集结了涵盖变、输、配各专业的精锐抢修队伍,连同特种车辆(包括大型抢修车、应急电源车、照明灯塔车)、充足的应急发电机以及防汛沙袋、挡水板、抽水泵等装备,24小时严阵以待。应急物资仓库实施专班动态管理,线缆按公里级储备,配变、杆塔、开关等重型物资分区就位,小型防汛器材更是直接预置到易涝站点,确保“即取即用,战之能胜”。
在古田城区湖滨等低洼易涝区域,3台低压发电车早已就位预设点位,随时准备为重要负荷提供“无缝切换”的应急电源保障。风雨交加的7月8日晚,在台风影响持续加大的危急时刻,负责值守古田县城西街道富昌大厦地下配电房的城区供电站配电高压班员工郑仁燚、陈昊,冒着滂沱大雨再次深入地下空间。他们仔细检查每一台抽水泵的运行工况,测试排水管路,并争分夺秒地在关键入口处布置好吸水膨胀袋,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水堤坝”。“地下配电房是防洪重点,必须确保万无一失,绝不能进水!”郑仁燚抹去脸上的雨水和汗水,语气坚定。
科技赋能立体巡查,隐患排查精准发力
科技是抗台战场上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古田供电公司充分融合“空天地”立体监测手段:输电全景监控平台如同“天眼”,实时捕捉全县主干线路的运行态势;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化身“哨兵”,自动甄别设备异常;而人巡与无人机则组成“地空协同编队”,克服复杂地形障碍,实现隐患无死角排查。
针对古田多山、地质脆弱易发灾害的特点,专项工作组对辖区97条输配电线路、19座变电站进行了地毯式特巡和加固。重点对环翠屏湖周边、山区边坡、河道沿岸的杆塔基础进行加固,紧固防风拉线,清理可能威胁线路的超高树竹,整治易被狂风卷起的漂浮物隐患点86处。7月9日,风雨未歇,在防汛重点站——35kV大桥变电站内,变电运维班的林龙涛和陈晓锋正全神贯注地进行着一项关键操作:水泵启停及自动切换试验。他们逐一检查潜水泵、管路阀门和控制回路,模拟不同水位下的自动启停和主备泵切换。“排水系统是变电站防汛的生命线,必须确保它在最恶劣的时候也能可靠运行!”林龙涛一边记录试验数据,一边和同伴仔细巡查着站内设备的防雨防渗情况,不放过任何细微隐患。
党旗飘扬一线,筑牢红色堡垒
“我是党员,我先上!”——这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公司党委在抗台最前沿设立了10个党员责任区、7个党员示范岗,146名党员主动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由城区供电站党员组成的“双满意”共产党员服务队先锋队,自应急响应启动便进驻富昌大厦等低洼易涝小区的配电室,实施“点对点”全天候驻守。他们配备了卫星电话、水位报警器、应急排水泵等专业装备,严格执行“水涨电停,水退人进”的精准防控策略,成为守护小区用电安全的“定海神针”。
民生用电优先保障,政企联动共克时艰
保障民生用电是抗台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司用电检查人员争分夺秒,在台风登陆前已完成对全县2家重要用户(县防汛指挥部、县医院)和29家敏感民生单位(如水厂、通信枢纽)的专项用电安全检查,并严格按照“一户一案”原则落实保电措施,确保生命线工程电力供应不间断。
公司充分发挥“双长融合、政企联动”优势,供电网格员与社区、物业建立了高效畅通的24小时信息互通机制。通过微信群、短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及时向菇农、养殖户等特殊群体滚动发布台风动态、安全用电提示和应急服务信息。针对杉洋镇夏庄村等重点区域的食用菌菇棚,公司还主动协助开展专项加固工作,防止棚膜被狂风撕裂后飘起引发线路短路事故。截至当前,1座防汛重点变电站、9座低洼配电站房的防涝加固工作持续加强,各项防御措施经受住了风雨的初步考验。
风雨仍在肆虐,“丹娜丝”的考验远未结束。国网古田县供电公司的电网铁军们,正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与台风展开一场意志与能力的较量。他们逆风而行,踏水而战,用忠诚与汗水在风雨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光明防线”,誓保古田电网安全,守护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