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宁德
标题图
宁德古田:“晨巡”察民情“晚议”连民心
2025-05-15 16:40 福建日报全媒体传播中心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古田县的田间地头、街巷社区时,一支支由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组成的“晨巡”队伍已穿梭在基层一线。

夜幕降临,议事长廊、社区广场、企业园区灯火通明,干部群众围坐一堂,共议民生难题、共谋发展良策。这是古田县深化拓展“晨巡晚议”制度的生动场景。

从1958年库区移民村的“党群议事长廊”起步,到如今覆盖全县的多元共治模式,古田以“晨巡”察民情、“晚议”连民心,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早饭后,泮洋乡大圪村党支部书记徐秀珠来到村民吴厚禄家开展“晨巡”。吴厚禄和妻子都是肢体残疾,唯一的儿子患有抑郁症,生活的压力让六十多岁的吴厚禄早已两鬓斑白。

“老婆和儿子身体不好,而自家房子破败,暂时借住在亲戚家,诸多不便,能否请村里帮忙安排一间临时住所。”看到徐秀珠的到来,吴厚禄便向徐秀珠聊起了自己的难处。徐秀珠当天便召集村两委“晚议”,帮助吴厚禄一家安排了临时住所,还为他一家申请了低保。

村级议事会议开到田间地头、开到群众家门口。如今,这样的场景,在古田县275个行政村同步上演。

“晨巡晚议”制度的根,深扎在古田县凤埔乡苏墩村的移民记忆里。

1958年,为支持国家建设古田溪水电站,苏墩村整村搬迁。面对故土难离的村民,村党支部推行“清晨巡村入户、夜晚聚民议事”的工作法,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化解矛盾,让村民从“失落不安”到“安心重建”。

从那时起,“晨巡晚议”的习惯,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60多年来,这一制度薪火相传,成为古田基层治理的“传家宝”,引导党员干部走近群众、联系群众,推动“巡”向乡镇延伸、“议”向民生关切聚焦,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末梢响应能力。

2018年,古田县在全县农村(社区)全面推广“晨巡晚议”制度,以“听民声、察民情”为出发点,在全县275个行政村建立“巡村入户”机制,村干部日巡、乡镇干部周巡、社会力量参与巡,引导县乡村三级干部主动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

在水口镇岭边村千亩竹海深处,晨巡队伍与挖笋归来的村民不期而遇。“近期挖笋收入怎么样?”“污水治理有哪些建议?” 镇干部手持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村民关于供水保障、林区防火等多条建议被悉数记录。

“我们凤冲自然村位置偏远,平时大家有事商量都不方便,我们想成立一个凤冲议事小组,专门处理我们村里的大小事务。”“还有啊,我们村的自来水问题也挺让人头疼的。经常断水,给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我们希望能有个更可靠的管理方案,保障大家的用水需求。”.......

每当夜幕低垂,微风轻拂,凤埔乡苏墩村的党群议事长廊里总是灯火通明,讨论的气氛愈发热烈。面对面的交流,让群众充分参与到基层事务中,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聚民心、汇民智,将个人“独唱”变为集体“合唱”。

每周逢空时,乡党委书记便会参与“晚议”,针对群众诉求给予指导并提出具体方案,随之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一一得到了回应。

“自从推行‘晨巡晚议’制度以后,乡亲们参加村里活动更积极了,党组织和党员成为老百姓心中的‘主心骨’,家门口的事情有人管,村里面的发展有人谋,乡亲们对两委的信任度越来越高,党群干群关系现在也愈发紧密。”凤埔乡党委书记姚舜说。

好作风好做法要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建设是关键。去年以来,凤埔乡还成立深化提升“晨巡晚议”工作专班,研究制定相关实施意见和方案,让这一好制度、好传统在传承中继续创新发展。

按照村庄大小和人口数量,凤埔乡将各村划分为一类村、二类村,深入践行“五个一”要求(一个议事点、一个议事团、一个公告栏、一张值班表、一本记录本),因地制宜开展“晨巡晚议”工作。同时,推动“晨巡”功能从单一问题处置向政策宣讲、民情收集、文明倡导延伸,依托“晚议”平台集智破解发展难题,将制度与纠纷调解、村庄发展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

随着“晨巡晚议”制度在各村逐步推广,古田县共建立凤埔乡苏墩村党群议事长廊、黄田镇金翼村“乐龄学堂”、吉巷乡坂中村“连心园”等联系点、议事点320多个,划分出农村一级网格275个、二级网格457个,并配备专兼职网格员,确保群众有事能第一时间找到党组织。

“晨巡”是发现问题,“晚议”则是汇聚民智、破解难题的关键。为让“晨巡晚议”历久弥新,古田县通过分层议事、分类施策,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开展“有事找党员”活动,将“晨巡晚议”纳入干部考核,设立“点赞台”,通过村民打分、案例评比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推动“晨巡晚议”工作制度走深走实以来,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共收集汇总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建议404条,为群众协调解决事项189件。

“以前有事找不到人,现在干部每天早上来‘串门’,晚上围坐‘拉家常’,路灯坏了当晚就有人修,比自家亲戚还贴心!” 上洋村村民陈大姐的话,道出了群众的心声。

从田间地头的“晨巡脚印”到议事长廊的“晚议灯火”,古田县用60多年坚守证明,当干部把“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把“议事会”开在百姓心坎上,“四下基层”的优良传统就能在新时代结出“善治之花”。

下一步,古田县将持续深化“晨巡晚议”制度,通过实实在在的“巡”和“议”,让群众随时找得到人、办得成事,探索更多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有效举措,把“晨巡晚议”这一核心品牌建设好维护好,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