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霍童溪,如同一幅被春风染透的生态长卷:晨雾裹着远山的黛影在溪面流淌,白鹭掠过泛金的稻田,竹筏推开翡翠色的涟漪,两岸古村青瓦上炊烟袅袅升起……今年“五一”假期,数万名游客涌入霍童溪沿岸的溪池、云气、贵村与霍童古镇,在山水与人文交响中,触摸千年文脉的跃动,见证绿水青山的新生。
溪池村山水如画
晨曦初露,溪池村的薄雾中已浮动笑语。霍童溪在此拐出一道月牙般的碧湾。游客或骑行于田园步道,或在溪畔露营野餐,感受“慢生活”的惬意。溪畔草甸上,露营帐篷如蘑菇般散落,孩童赤脚嬉水,随风飞溅的水花都带着青草汁液的味道。市区游客林先生举起相机,定格下一家老小的悠闲时光。
云气村因“云气诗滩”石刻群闻名。石面上留下了黄树荣、郑宗霖、陈文翰等晚清至民国初期闽东才子的优美诗文,与潺潺水声、沙沙竹涛共同谱就自然与人文的乐章。“五一”假期,“诗滩文化长廊”游人如织,游客轻抚石刻、吟诵古诗,沉浸式感受“一川流水声如磬,十里青山势若龙”的文心意境。
落日熔金时分,贵村明清古码头的百年榕树垂下金色气根,宛若时光的琴弦。渡头边游客铺陈茶具泡一壶天山绿茶,茶香混着刚出炉的光饼焦香,漫过古村的旧街巷。“这棵榕树看过商船往来,如今看着游客如云,根须里都是历史。”80岁的村民陈老伯眯眼笑着,身后古宅墙头无人机掠过天空。
当暮色为霍童溪披上蓝纱,古镇渡头人影绰绰,浮桥星火闪烁,文昌阁畔“闽东之光”与万家灯火交相辉映。漫步浮桥,清风徐来,千年古镇在静谧中诉说岁月故事。
暮春的霍童溪,正以亘古未变的清澈,映照出中国乡村振兴最生动的倒影。这条闽东大地的母亲河,自鹫峰山脉逶迤而来,在新时代的春风里,澎湃如初。近年来,当地通过“生态修复+文化活化”模式,串联沿岸古村、湿地、茶园等资源,打造“霍童溪生态人文走廊”,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如今,游客乘竹筏顺流而下,既可仰望宋代摩崖石刻的苍古,亦可在古镇夜宿时聆听线狮锣鼓的铿锵,感受霍童溪流淌着诗意与烟火。(闽东日报记者 郑霄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