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
标题图
福建理工大学师生赴漳州开展寒假社会实践
2025-01-25 20:42 新福建App

近日,福建理工大学非遗见福漳州寻迹实践队在祁开龙老师、吴娟老师带领下,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分别前往漳州市平和县、漳浦县、云霄县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旨在发挥青年力量,推动两岸信俗文化融合新发展。

挖掘两岸信俗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5年1月15日,实践队首先抵达平和县三平寺。在平和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周国林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三平祖师文化馆。周国林老师详细向实践队讲述了三平祖师生前的历史功绩、从高僧到俗神的演化,并详细分析了其一心为民的大爱精神。实践队深刻领悟到不同的信俗背后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正是这些文化内涵连接着两岸同胞的情感,激发着台湾同胞的中华文化认同。作为年轻一辈的传承者更应该深入挖掘信俗文化内涵,筑牢两岸文化交流根基。

image.png

发挥宗亲作用,拓展信俗交流渠道

随后,实践队来到了平和县心田宫,这里作为保生大帝的祖庙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闽地及台湾的信众前来参访交流。实践队在心田宫文史顾问赖瀚钟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心田宫及位于心田宫旁边的赖氏家庙和心田赖氏迁台记忆展馆。实践队了解到,赖氏宗亲会已经连续举办十届“两岸情·心田缘”保生大帝文化节,每次开办都会邀请许多台湾赖氏宗亲前来参加,馆里保留了大量两岸赖氏宗亲参加保生大帝信俗文化交流的照片、文字资料。通过宗亲的联结作用,两岸信俗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影响不断扩大。“两岸情·心田缘”保生大帝文化节已经成为了现今两岸保生大帝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之一。

image.png

发挥台胞、青年力量,推动两岸文化融合发展

次日,实践队前往漳浦乌石宫及云霄威惠庙。在漳浦乌石宫,实践队了解到乌石宫黑面妈祖原奉祀林氏家庙。20世纪90年代,在回乡认祖的台湾同胞林瑞国倡导下,重新修建乌石宫。像台胞林瑞国一样,许多在大陆的台胞在两岸信俗文化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image.png

在云霄威惠庙,通过与威惠庙管委会秘书长吴源鑫的深入交流,实践队了解到,该宫庙的管委会年龄层覆盖“老、中、青”,许多地方青年乡贤加入到威惠庙管理委会,为两岸信俗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青年在信俗发展交流中的作用逐渐彰显,相信青年化将会成为未来信俗文化交流的新趋势。

image.png

融合发展,青年有责。实践结束后实践队员整合实践所得资料,通过拍摄趣味视频、协助整理宫庙大事记、搭建信俗智能体的方式为推动两岸融合贡献青年力量。实践队队员韩紫怡则说道:“在漳州社会实践的几天,我穿梭于宫庙之间,所见不只是建筑与信仰,更是闽台文化交流的脉络。这些宫庙作为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纽带,凝聚着同根同源的深厚情感。探寻交流新路径,是传承文化根脉,意义非凡且责任重大。”实践队员章宁桐感悟道:“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文化羁绊。这些文化符号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两岸同胞的共同记忆。未来,我愿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将这份深厚的文化羁绊传递给更多人。”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