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宁德
标题图
宁德市各地博物馆的馆藏宝贝来啦!
2024-05-19 07:28 新宁德客户端

2024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宁德山海资源禀赋,历史悠久,为博物馆丰富馆藏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记者带您看看宁德市各博物馆里都藏了哪些宝贝。

古田县博物馆

明德化窑白釉暗刻琴鹤诗文乳足杯

(国家一级文物,宁德仅有两件国家一级文物)。明代末期,德化窑,通体施白釉,釉面滋润,釉色牙黄中微微闪红。杯上一面暗刻“琴鹤纹”,一面暗刻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诗句“一杯一杯复一杯”。与景德镇青花题款不同,白釉暗刻诗文是德化窑所独有的特色,尤其在明清之际,风靡一时。这种装饰风格简洁素雅,富书卷气,往往特邀文人或精通书写的瓷师匠人所书,大部分字法、用笔皆具明末清初的书法时风。

霞浦县博物馆

西晋元康九年青釉辟邪水注

塑成辟邪形,蹲地昂首张口,长毛卷曲四披,尾毛蓬松散贴腚部,空腹,背有一圆形插孔。施青釉,釉色滋润光亮。

福鼎市博物馆

民国透雕七层象牙塔

由一整根象牙雕制,通高27厘米,底径6.9厘米,重425克,塔身七层,每层逐级缩小,塔刹顶部刻一只小鸟,塔身每层均有塔铃,塔铃还能摇动,而且塔每层内部正中还刻有佛像,雕工堪称精妙绝伦。

屏南县博物馆

明代万历四十六年苏氏置产簿

1套2件,棉纸,筒子页,通长35厘米,通宽27厘米。置产簿记录苏氏家族所置房屋、田产、山林等财产情况,内容涵盖资产的购置时间、位置、数量、沿革等。该置产簿为研究明代屏南民间资产管理、经济状况等提供了重要的佐证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柘荣县博物馆

明游朴撰“先君暨季父廷奎石墓志”

为国家二级文物。该墓志系游朴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十二月为其父亲游德和叔父游廷奎兄弟合葬墓所撰,由石刻志身和志盖两部分组成,其中志身长52厘米、宽51.5厘米、厚8厘米;志盖长60.5厘米、宽59.5厘米、厚6.5厘米。并附铭文:“贯之阳,隐者之藏。生则友,茔为偶施。虽未光,行不朽。刻诸幽,山与久”。墓志全文共1434字,详细记叙和描述了其父游德的才学、人品及其为尽孝道主动放弃考举,甘于过耕读生活,与父母和弟弟合家和谐、融洽的生活情景和人物个性,以及父、叔兄弟合葬之缘由等。全文内涵丰富、条理清晰,表达情感真挚,文笔精炼,楷书俊秀遒劲,文采与书艺俱佳。值得回味的是作者在志文中留下了“俟他日或有知者采焉”,从中亦可窥见他有着远大的志向和对未来的先知预见。墓志对于研究先贤游朴的家世家风及其文学艺术成就,以及传统孝德文化、地方葬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蕉城区博物馆

商周青铜戈

戈长11.5cm,宽7.5cm,厚0.2cm,锈蚀严重,前锋、援等部位已经缺失。短内,长胡,无穿,援内之间有短齿,并有花纹堆饰。1987年3月,福建省考古队和宁德地区文物普查队在蕉城区霍童镇猫头山调查时所发现的。经省文物局专家鉴定为二级文物。青铜戈在我省发现较少,因此这件出土的青铜戈,不仅丰富了我省青铜戈的种类,而且为研究当地青铜时代的历史面貌提供了新的佐证材料。现藏宁德市蕉城区博物馆。

福安市博物馆

青釉托杯

1972年从溪北洋墓葬出土,墓室的券顶纹砖,侧面有古钱纹、团花纹,并有“大业三年”的纪年,从而确定了青釉托杯是隋炀帝年代烧制的茶具。墓葬所在的溪北洋,是唐代福建第一位进士薛令之的故里。光影中的青釉托杯,杯托连体,釉色都是淡淡的天青色,简朴无华,皎然静默。这一件,直口,浅腹,杯心凹成窝状。高6.4厘米,口径7.6厘米。

周宁县博物馆

东晋越窑鸡头壶

壶通高23厘米,口径7.8厘米,壶身径15.8厘米,平底径11厘米,鸡首为流,圆筒口,高冠引颈,圆目微凸,鸡尾后翘与浅盘口连接为手柄,壶身圆扁,肩部塑对称桥型系一对。鸡首壶起于三国,流行于两晋至隋代。最早的鸡首壶的鸡头和鸡尾纯为装饰之用,故多为闭口尖嘴和短尾,后来鸡首壶成了盛酒器,所以鸡头作流,嘴成圆筒状,同时整个器型也由写实演变为夸张的变形。

寿宁县博物馆

清道光二十一年造寿宁杨梅州桥桥约

民国26年造福建省寿宁县杨梅州桥桥约

桥约一般为毛边纸或宣纸,用毛笔竖式书写。书写内容为“董事、缘首某某等人为建造或重修某地某桥,今在某地请得木匠某某造桥”。面议内容有的写一、二、三若干条款,有的连在一起写。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