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和省总工会关于深化拓展“三争”行动部署要求和市委推动“四领一促”工作要求,引导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提振干事精气神、凝心聚力促发展,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2月27日,市总工会结合实际,制定出台落实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推动“四领一促”工作的实施方案。
坚持红色领航
团结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突出政治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好红色工运资源,丰富“聚‘工’心‘会’服务”党建品牌内涵,引导工会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助力唱响“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品牌。加强思想引领。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进一步发挥工会阵地作用,积极组织劳模(工匠)宣讲团、职工文艺宣传小分队深入基层开展宣传宣讲活动,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园区、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深化理论武装。坚持把党性教育贯穿干部教育全过程,大力开展对党忠诚教育,持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工会党员干部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
锚定生态领向
不断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
聚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突出工会组织的职能、特点和优势,找准工会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工会工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贯彻落实省总工会“工助振兴”专项行动,更好地将乡村产业工人、农民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以“工会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做优做实职工疗休养事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职工疗休养与文化旅游、森林康养、医疗医养、养老服务等产业融合,打造“一县一品一方向”疗休养经典线路,丰富职工疗休养活动内容;加强协作交流,推进与上海对口合作、与泉州等地山海协作;加大力度宣传推介我市优质的职工疗休养基地和疗休养资源,擦亮三明文旅“工”字品牌,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着力提升职工生活品质。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用心用情服务好职工群众,不断完善“普惠性+特殊性”标准化权益维护体系建设,强化重点群体权益维护工作,抓好年度为职工办实事项目实施和“工会工作小平台”优化提升,拓展“园区枫桥”机制,打造职工服务中心“服务综合体”和“幸福企业”试点,培育“关爱职工公益伙伴”,努力通过“工会工作小平台”帮助职工解决好“关键小事”,让职工群众真切感受工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
助力产业领跑
组织动员职工建功立业
推进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合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工匠学院等培训平台,继续组织开展“企业点单、工会接单、送教上门”培训服务工作,办好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班,不断增强产业工人职业素质能力。鼓励职工创新创效。在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不断激发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热情;激励职工创新创造,广泛组织职工参加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和“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支持推动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并为职工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环境。发挥榜样带动作用。继续推进实施新时代三明工匠培育工程,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关心关爱劳模工匠,引导劳模、工匠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走前头、作贡献。推进“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劳模工匠助企服务组织体系,有效发挥劳模工匠积极作用,组织开展技术帮扶、技能培训、“师带徒”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聚焦改革领先
持续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夯实工会基层基础。巩固拓展“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成果,开展非公企业工会建设三年行动、“小三级”工会建设三年行动,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强化非公有制企业建会强会工作,以“社区工会工作小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设,促进基层组织规范有效运转。打造工会特色品牌。深化“四季四送”活动,做实做优医疗互助、大病补助、“工助成长”“会聚良缘”等服务品牌,加大力度培育改革创新项目和特色亮点,努力打造形成“一县一品牌、一工会一特色”工作格局。加快工会系统数字化转型,逐步建设完善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实名制数据库,加速融入“一网通办”平台,打造服务职工全生命周期在线平台,推出更多更好更及时的服务项目。强化工会自身建设。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四下基层”等优良作风,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工会决策和执行的全过程,细化工会干部赴基层蹲点等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具体举措,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增进与职工群众感情,多到困难多、条件差、工作难度大的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努力帮助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
方案要求,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把开展“四领一促”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工作日程,贯穿全年各项工作始终,与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有机衔接,与工会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统筹协调推进,狠抓工作落实,以实际行动为推动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作出工会组织的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