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宁德
标题图
民族团结,一路生花——宁德市民族工作综述
2023-07-19 11:48 宁德市民族宗教局

盛夏闽东,瓜果飘香,“丰”景如画。

行走民族乡村,处处皆景,风光无限。

山海交响,团结和美。近年来,宁德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方位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广泛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谐发展,构筑“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

牢记“殷切嘱托”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宁德有汉族、畲族、回族、壮族等4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3.0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46%,其中畲族20.52万人,约占全省1/2、全国1/4,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提出了“我们的事业方方面面,千万不能漠视少数民族事业这一重要方面”“要制定一些扶持少数民族乡村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给他们以更好的帮助”等一系列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为闽东民族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殷切嘱托,把民族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在开展“双挂钩”机制的基础上,率先推动建立由市领导挂钩9个民族乡,其他领导、部门、企业挂钩民族村工作机制,基本实现民族乡村挂钩帮扶“全覆盖”,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机制。

同时,积极推动党员干部力量下沉一线,先后选派67名乡村振兴指导员、59名驻村第一书记到少数民族村任职,招聘优秀青年到少数民族村专职从事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工作。先后推动成立少数民族村中心村党委25个、支部领办合作社78家,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让民族村集体和群众持久受益。

聚焦“共同富裕”深入推进民族乡村全面振兴

连日来,在福安市穆阳水蜜桃产业中心内,农户们将刚采摘的水蜜桃分拣打包,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靠山吃山唱山歌。近年来,穆云畲族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培育穆阳水蜜桃、溪塔刺葡萄、里楼红茶、高岭大白茶等特色产业,建成溪塔刺葡萄、虎头水蜜桃等2个民族特色产业示范园,辐射带动周边4000多名畲族、汉族、回族群众。全乡现有水蜜桃种植面积12000多亩,年产值1.5亿元;刺葡萄种植面积6000多亩,年产值6000多万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近年来,宁德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扶持少数民族乡村发展政策,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民族乡村加快发展。2021年以来,各级累计投入支持民族乡村发展资金8.57亿元。推动市、县民族宗教部门与农信社深入合作,9000多名民族乡村群众和经营主体得到金融授信近9亿元。同时,派出乡村振兴指导员、驻村第一书记到少数民族村任职,指导和推动民族乡村因地制宜发展茶叶、水果、蔬菜、水产、食用菌、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和民族村寨旅游村。

柘荣县宝鉴宅村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发展茶叶、果蔬、花卉等特色产业;蕉城区北山村立足本地资源,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中草药,保护濒危中草药,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聚焦资源开发、参与股份经营、兴建工业园区等,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2022年,全市9个民族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485元,较上年增长7.02%。

把牢“工作主线”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今年2月,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入选“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成为我省唯一上榜的乡镇。

位处富春溪西岸的坂中畲族乡,是闽东畲族人口比例最高的民族乡。近年来,该乡以建设“富春溪西岸城市新区、畲族风情休闲园区、城郊生态农业园区”三大区域为载体,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乡。2022年,坂中畲族乡所有村庄村集体收入均突破10万元。

坂中畲族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是宁德市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缩影。宁德市印发《关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培育推动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示范村和示范带;创新启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培育工作,首批挂牌28个单位;连续15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连续2年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活动;实施种子教育工程,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百校万人”等活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宁德市民族文化数字云小镇,有效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氛围……

2021年以来,宁德市有1个单位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6个单位、8名个人被省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个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4个单位被省民族宗教厅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重点区重点单位。

弘扬“闽东之光”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4月27日,2023年九都镇“三月三”文化节在蕉城区九仙村拉开序幕。舞蹈《家乡的茶》、小品《畲哥扶贫记》、诗朗诵《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等精彩节目,展示了璀璨多元的民族文化与和谐奋进的民族风貌,收获观众阵阵掌声;

5月19日,“山海宁德·福籽同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闽东畲族食膳文化节在蕉城区北山村举行,来自各县(市、区)的厨师齐聚一堂,展示厨艺;

5月22日,福鼎市赤溪村“感恩连线鼓舞奋力振兴赤溪”第七届“四月四”凤凰节歌会,畲族同胞与八方宾客齐聚一堂,载歌载舞,用歌舞唱响幸福与美好……

今年,全市各民族乡村结合“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等民族特色节日,广泛举办宣传活动,累计100多场次,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宁德市颁布施行全国首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地方性实体法——《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从立法层面对少数民族文化实施保护发展,扶助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抢救保护濒临消失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等;设立闽东畲族文献资料中心,收藏与畲族相关文献资料5万多件;通过《关于支持少数民族乡村振兴的五条措施》设置专项资金,拟在“十四五”期间,支持63个民族村开展歌台歌寮等文化广场及配套设施建设。聚焦民族文化创新性发展,有关部门积极创作一批民族文艺作品,如音舞诗画《山海的交响》、歌剧《鸾峰桥》、舞蹈《畲家婚庆》等。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反映闽东少数民族脱贫攻坚生动故事的电视连续剧《那山那海》在央视热播;畲族“双音”登上2022年春晚舞台;畲族乌饭制作技艺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节目,充分展示闽东民族文化,弘扬“闽东之光”。

此外,宁德市还积极参与全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打造“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基地示范点(村)、省对台交流基地、两岸同胞交流平台。同时,派出干部、教师、医生9批28人次进驻呼图壁县开展援疆工作。

籽籽同心,同绘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下一步,宁德市将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从更高层面进一步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与时俱进拓展提升共同繁荣富裕的内涵、成色和水平。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