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宁德
标题图
【东洋溪流域】狮城遗址古今解读
2023-03-21 10:36 生态周宁

周宁县城,旧称周墩,是闽东古县宁德县的边陲领地,旧时很有山高皇帝远, 执政手段鞭长莫策的感觉。区域里按宁德县制的都制编制,如三都、六都、八都、 九都等如今仍在宁德市蕉城区建制内,往咸村、玛坑、八步、七步上来,周墩东郊如陈凤、前坪属十五都,周墩、龙潭等村编为十六都,到浦源以此类推。1945年底,为了解决宁德县对周宁行政管制鞭长莫及的问题,省政府同意周宁建县, 取周墩、宁德首字,作为周宁县的大名,也是对宁德古县与周宁新分县告别的历史交代。从此周宁才进入县隶编制。

图片

宋江谊 摄

说起周墩筑城,那是一段神秘的历史。

据《周宁县志》记载:“明嘉靖三十五年,福建按察使事舒春芳拨款筑周墩城,由宁德县主簿张天福主事修筑周墩城墙,次年竣工。设东洋行县,由宁德主薄驻赋税。”

近年东洋溪两岸护坡被修建成人行道时,发现城西彩虹桥上方、龙爪滩下游溪中岛上有明代古墓一穴。这个溪中岛墓主人称为鱼型岛,在周墩古时八景诗中称作印月潭。墓主人周锡七与其堂兄周锡五共同承接筑城墙重任。两堂兄弟带队施工,同时也作具体分工。周锡五承接北门靠山段;东、南、西弧型段全数由周锡七承建,工程量重大,是周墩古城墙建筑的能工巧匠。

2020年9月,当印月潭岛由县政府开发为群众休闲活动场所,岛上安装夜景灯,两岸由蹬步桥相连上岸时,墓主人后裔据家谱将周锡七小传上碑公布于众,人们的敬仰之心油然而生。民间诗人周农言为此写下一首五言诗《筑城者足迹丰碑》:“印月潭神秘,筑城匠立碑。德高人拜访,古墓志名垂。”虽寥寥数语,言简意赅,筑城人伟岸形象跃然纸上,工匠精神传承久远,永放光芒。

图片

当年的中碓楼磴步(或碇步)。即现在的中兴街桥的地方。叶先设 摄

对照《周宁县志》里刊登的明代筑城墙草图,我们以如今五个城门遗址,就能判断周墩城内的实际面积有多大了。

先从东门说起,周墩城旧东门在如今县粮食局与原一中(现狮城中学围墙边),东门外是千亩水田,水田间有九个大小不一的圆嵬小山包,俗称九龟进城。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如今的县气象局(改革前称气象站),其余八个小龟山都是农业学大寨平整土地时整平为良田的。县财政局外的石头龟在开公路时被打平,其上盖有民房。石头龟向着东方红小学校址(后改称狮城一小),东门内有周氏族人所居后井洋小区,另有周氏宗祠、下林公宫、城隍庙、观音庙、文昌阁等建筑。

南门在县工商行与县邮政局之间的市场路之间,民国时的银行就在此办公。以现南街为界,东向称南门里(旧时称下南门),向西侧,县电影院北侧,现称中华路(旧称上南门)。整个上南门至上、下三角池范围(高楼巷)是城内商贸区。

西门出口在旧教堂,前期是县妇幼站,现由狮城卫生院办公大楼的中华路出口,即是西门外。西门城墙外是农贸赶圩(集)市场,旧教堂上方是福王头小区, 福王头下是现中医院病房区、门诊及办公区,原是民国警察局及监狱所在地;小北门在县实验小学(“文革”期间的五七小学)西侧,小北门水库坝下,贡川陈氏宗祠后门,该小区多居陈氏人家,少部分福安桂林王氏后裔,小区路巷叫洋中路。

北门在原机关礼堂后门,北门是县衙,现为政府系列办公重地,旧有衙门前、 衙门后(岩前里)、马栏巷、陈氏巷和池园里等小区。纵横观察周墩城布局,东西门直径距离约800米,南北门直线距离700多米,城内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 五点连线,形成椭圆形,称得上是袖珍城池。城墙地基用块石构建,城墙除五个 城门用青砖构建二层外,其余皆用夯土筑成,厚八十公分至1米不等,高三米以上。

图片

狮子山 黄起青 摄

北门后门山上有二座山丘酷似母狮与小狮子依偎在一起,呼唤东南方向准备下七步溪谷的雄狮。雄狮听到母子一对狮子的“鼓音”般呼喊,回首观望。三狮传说永远被定格在这美好瞬间,周墩城因此更名为狮城,与当时的南洋富庶小国——新加坡别称无意同名。整个城图又极像乌龟壳,龟极长寿又腹存八卦,引领东郊九龟入城庇护周墩民众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周墩古城与东洋溪绕城而过,如古代仕女飘逸的玉带,为古城增添不少古韵色彩。

周墩古城自明代兴建以来,因不是县级编制,没有过度维护,但东、南、西城门人口比较稠密,每天派兵守门也是惯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设方便,周墩古城墙被全部拆除,其城墙基石全部被搬运到东洋溪畔砌防洪堤,城墙土作拓宽马路填方用。整座周墩城陆地上建筑无任何遗迹,只有城墙周边遗址对应的方位,提醒人们周墩袖珍古城的魅力依存。

古代周墩城池山高皇帝远,又是闽东的蛮荒地带,人烟稀少。为何在明代嘉靖年间,承蒙封建王朝破例“未建县先筑城”的许可呢?这要感恩自然界的馈赠, 就是白银矿产。周宁自宋代开始发现的郭洋、芹溪和官司银矿,到明代仍保持较大开采规模。周墩建城,设行县,就是守护银矿开采安全与上交国税的重要手段。官司矿山还设兵营看护,驻守围城底村。

图片

矿洞内景 李洪元 摄

民国时期,周墩知名人士联络24人具请愿书呼吁周墩建县。其中一个著名代表是浦源村的郑漠光先生。此时他就职于福建省财政厅,兼任福建省咨议员、 闽海道署、宁德县咨议员及宁德县自治筹备处副处长等职,于民国五年(1916) 就领衔周墩建县请愿书的呈报。两年后,省政府同意设立周墩特种区,作为建县过渡管理行政单位。特种区的行政长官称县佐,首任县佐具体姓名待考,第二任县佐是浦源人郑立烠,其官章为郑文蔚。据原周宁县志办副主任、主编郑自强为郑立烠书写的《墓志铭》,其中写道:“民国十一年(1922),周墩各界呈请省 政府核任其为周墩县佐,曾荣获省长金、银质奖章各一枚。”后因其女儿郑一心13岁参加红军而辞去县佐职务,专心行医乡里,特别专注治疗小儿麻痹症、鼠疫等疑难杂症。

第三任县佐是李墩乡绅李宏春(李墩晚辈人敬称宏公),直到1945年建县。建县后,原宁德县管辖的咸村、玛坑两乡镇,原寿宁县管辖的纯池、泗桥两乡镇,与周墩特种区管辖的狮城、浦源、七步、李墩四镇和礼门一乡合并统归周宁县政府管辖至今,辖区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1万多人。位于北街顶端的原旧衙门改建为今周宁县人民政府(含县党委、县人大、县政协)综合办公大楼。周宁建县后的首任县长由福州人黄颐担任,1949年,黄颐率领民国党政军警人员投诚,由福安军管会委派山西省南下干部王清毅接任新中国成立后的周宁县人民政府首任县长。

图片

阮建源 摄

俗活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由于周墩城小,县政府部门所需办公场所依靠向社会征集宗庙、宫阁等处所,另没收地主的房地产等作为办公场地。如周宁县武装部征用周氏宗祠后半部分,周宁一中征用城隍庙,县粮食局征用下林公宫、 原农业局征用周氏宗祠前部,观音阁、文昌阁被征用为县机关托儿所,闽西客家陈氏宗祠被征用作新华书店。大地主周伯陶的房地产被没收作为城关区公所、中医院。旧县公安局办公场所、旧教堂被征用作为县妇幼站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周墩古城面貌变化不大。要说有标志性 变化的是东郊开设海军留守处,在南郊外开设陆军留守处。为配套小学,海留路的叫东方红小学,陆留路的叫工农兵小学。建有军官生活小区和警卫、办公大楼数十座,有相当规模,在南庄岭上仙人骑鹤山顶上,建有空军雷达站、营级建制。当时周墩城内经常出现解放军陆、海、空军军人在大街上行走,彰显军威,成为一道风景线。陆留、海留的露天电影,观众比肩继踵,成为周宁人美好的记忆。

周墩古城极小,人们活动的空间更小。现改为停车场的原灯光球场以及长安社区、县文化馆等地,旧时称为“奇调坪”,因为交往人员南腔北调,另有少数民族畲族语言在内。因为人员复杂,有当干部的北方人,有挑柴挑炭的“山哈”,还有邻近闽东福安方言,闽北政和赤岩方言,礼门、李墩等六蒲方言。常出现没有普及普通话时人们难以交流的尴尬场面。

图片

周宁新城区 黄起青 摄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城镇化建设后,周墩城区(狮城)不断扩大,已取销农业与非农业性人口的区分,全部人员统称居民户口。2003年城区下设中兴、城西、 长安、桥南、东园和兴福六个社区,城区面积逐年扩大,新城区往西发展,有望与浦源镇接轨。一个既保留传统文化又充满现代气息的狮城将愈加生机勃勃。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