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9月28日 讯(记者 范陈春)9月27日,一场以“喜迎二十大 白茶颂党恩”为主题的2022“中国白茶第一村”金秋茶会暨《古韵大柏柳》新书首发式活动在福鼎市点头镇柏柳村举行。
本次活动由福建省茶业协会、福鼎市茶文化研究会指导,福鼎市点头镇茶业协会、福鼎市扆山书院主办,福鼎市梅光国柏柳茶业专业合作社承办。旨在以书为媒,弘扬传承当地优秀历史文化和特色白茶文化,让社会各界人士领略“中国白茶第一村”的独特魅力。
活动在舞蹈《唐宫夜宴》中开场,舞蹈节目《柏柳书简舞》《美丽中国》,歌曲演唱《太姥仙踪》《领航新时代》,诗歌朗诵《柏柳村赋》等节目轮番上演,观众在台下品尝福鼎白茶的同时,享受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古韵大柏柳》新书首发式的举行,则掀起了活动的高潮。该书由梅光国柏柳茶业专业合作社牵头,扆山书院以及4地村落(柏柳村,翁溪村,过笕村,后井村)、21家企业、8位专家学者共同完成书籍编撰。全书分为8个章节,共收录101篇文章,分别是“漫话大柏柳、锦绣山川、文物古迹、白茶祖地、风流人物、往事钩沉、茶乡纪事、茶企风采”。全书较为全面地、客观地叙述了大柏柳近百年激荡的历史风云。
福鼎市点头镇党委书记张龙贵说,《古韵大柏柳》的出版,是当前点头镇政通人和、欣欣向荣局面的体现,对不断加强点头乡村文化建设,增强乡村文化自信,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陈绍军说,希望通过丰富的节目形式,吸引更多爱茶之士与青年一代加入白茶产业,传承和传播白茶文化。同时,还要挖掘底蕴深厚的产茶历史、制茶技艺,有助于讲好茶故事、展示茶魅力、传播茶文化。
“中国白茶第一村”柏柳村,是国家茶树良种大白茶“华茶1号”原产地和发源地,生产白茶制作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他们的制作技艺精湛,自成一家,被称为“梅山派”。 2011年,福鼎白茶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出自“梅山派”的梅相靖大师经国家文化部评定,被授予“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的荣誉称号。
近年来,柏柳村坚持“生态立村、文化兴村、旅游活村”的发展思路,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突破口,念好“茶”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生态牌”,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赢”目标。数据统计,柏柳村茶园面积5584亩,村内茶企16家,其中SC认证企业达8家。2021年,柏柳村村财收入85万,村民人均收入25276元,茶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