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
标题图
上杭太拔镇院田村“党建+”模式,赋能乡村振兴发展
2022-08-12 19:58 新福建

院田村位于上杭县太拔镇东南部,地处儒溪河畔,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国家级传统古村落、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全村总面积9.8平方公里,下辖4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587户,总人口2278人,党员64人;耕地2500亩,林业用地13000亩。

院田村是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近年来,院田村按照“支部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发展思路,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及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党建+”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一)“党建+产业”,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院田村以党支部为龙头,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休闲文化旅游等产业,打造出“诗意院田·梦里老家”品牌,花生、百香果、玉米等农副产品畅销县内外,年累计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

1.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发挥土壤“富硒富锌”优势,由村党支部搭台、党员带头,群众、农业技术人员参与,积极探索“党员+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示范带动群众积极盘活土地资源,连片种植、统一购销,走出了一条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新型农业发展路子。特别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在村口搭建连片产业种植基地,进一步增强脱贫户内生动力,拓宽增收渠道。

西瓜种植基地

2.实施古民居抢救性维修保护工程。近年来,在上级政策支持下,村党支部牵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先后投资约1000万元,实施了三期共9座古民居保护性维修工程。

3.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由村支部牵头,实施了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公厕、旅游步道、道路白改黑工程、桥梁工程等项目。去年底,在党支部带动下,院田村转废为宝,将废弃的原院田小学操场改造成集党建、传统文化、休闲健身为一体的乡村大舞台,进一步丰富院田文化旅游元素。

(二)“党建+生态”,打造宜居宜业人居环境

院田村党支部把建设有温度的清新院田、幸福院田作为工作重点,由党员带头,发动群众,从拆、治、管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整治提升村庄环境。

1.提升宜居环境。按照市级“两治一拆”验收要求,结合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房屋结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等行动,党员、村干部带头拆除自家危旧房、空心房,示范推动整村“危旧房”“空心房”整治。截至目前,全村共计拆除“危旧房”“空心房”108户149栋3200平方米,实现空心房、烤烟房、旱厕“三清零”。

旱厕、危损房拆除前

旱厕、危损房拆除

2.建立长效机制。由村党支部牵头,党员、村民代表参与,成立村级环境卫生协会,负责院田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日常工作;实行生活垃圾、村道管护、河道保洁“三合一”机制,建立村规民约、垃圾治理收费及自来水收费制度等;每季度开展最美庭院评比,并积极选送优秀代表到上级参评。目前院田村共有省级最美庭院5户、县级最美庭院10户。

(三)“党建+村风”,实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站点作用,深入挖掘院田村的朦胧诗文化、古民居文化、红色文化、家风家训文化等,依托组织建设、推动文化振兴,促进村风文明。

1.设立院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一条主线、两个结合、三个平台、四支服务队伍”,开展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2.保护红色交通站旧址。对红色交通站旧址爱吾庐实施维修保护,并积极申请列入省级文保单位。

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传承传统文化、知青文化、家风家训等,通过成立馆所、编印书籍、举办活动等方式,让优秀文化重现生机、感化群众。

建立太拔镇院田村朦胧诗展示馆和知青老照片馆

编印出版《院田古民居楹联集锦》、重新修订《丹崖集》《诗意院田》等

举办中秋诗会、闽派七零·七子“印象院田”书法笔会、在孔庙举办院田书画展等活动

村民家门口贴的家风家训

4.把文明新风落到实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训等的弘扬落实,与村里的发展、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实现文明素养与群众利益双丰收。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例,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四好农村路”理事会,党员带头捐款捐地,引导全村群众共计捐款13万余元,捐地7000多平米,涌现出一批好人好事。

(四)“党建+自治”,提升村“两委”班子治理水平

坚持和加强村党支部对院田工作的领导,确保村民自治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进行。

1.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2021年11月4日,院田村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6名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0岁,较上届下降了4.5岁,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占83.33%,较上届提升23.33%,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结构更为优化的村干部队伍。

2.加强治理能力建设。聚焦院田村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等特点,村党支部探索施行村干部分片包干、网格化管理等制度,严格坐班值班,确保村庄管理无死角。探索建立民情连心制度,将包片干部姓名、职务、联系方式、村规民约“三字经”等内容印制成卡片发放给村民,并实行“村民小组长每周一上门,包片干部每月一走访、村主干每季一遍访”机制,及时掌握村情民意,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3.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三提三效”行动。依托“三会一课”、“支部书记正在说”等平台,着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的学习。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载体,村干部、党员走村入户,帮助群众解决问题240余件,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五)“党建+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村党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荐村民参加上级实用技能培训,积极鼓励农民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社、到合作社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切实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2021年,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村民参加育婴师、初级电工、洛神花种植等实用技能培训

生活富裕后,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