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
标题图
依托村情 长远规划 党建引领产业兴——古田镇竹岭村乡村建设初见成效
2022-08-10 10:38 新福建

竹岭村位于上杭县古田镇集镇北部,下辖4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共有332户1133人,是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近年来,竹岭村抓住建设机遇,结合开展乡村振兴试点示范,突出五大措施,建设“五福”特色“趣竹岭”,乡村建设初见成效。

一、突出发展布局,让规划显“竹福”

乡村连接着历史和未来,是人们对生态宜居的向往与追求。竹岭村毗邻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竹岭村“两委”坚持“多规合一”, 结合村庄实际,凸显“竹福”文化,聘请专业团队完成《上杭县古田镇竹岭村新农村规划(2019—2035)》编制和项目策划。一是规划跟着村情走。在充分征求各级意见基础上,明确竹岭村“竹福”“趣竹岭”“慢生活”发展定位,科学编制乡村发展规划,完成“一张村域发展管控图”“一张总平面建设意向图”“一张村民宅基地划定引导图”“一本村民建设引导手册”。二是项目跟着规划走。围绕乡村振兴20字方针,根据村庄规划和打造研学培训、休闲康养、现代农业产业特色村目标,从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提升、环境综合整治等7个方面策划47个项目,确保村庄规划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使村民感受到村里发展越来越有特色、环境越来越宜居。三是资金跟着项目走。主动对接财政资金政策方向,争取项目建设补助资金,引导群众和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分期分批推进实施,确保策划的项目能快速落地见成效。

二、突出党建宣传,让群众懂“惜福”

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充分调动群众主动性,发挥主体作用,支持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一是党建引领。创立村党支部“1+3+X”工作机制,以村党支部为龙头,设立老党员文明创建先锋队、产业发展先锋队、青年创业先锋队等三支党员先锋队,带动全村群众形成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比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支部领办。试点推行镇党委领办联合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和整体开发利用,把分散的人、地、物等要素组织起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真正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三是党员带头。开展“红古田大讲堂”,以小事例讲述大道理,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充分调动群众主动性,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原党支部书记张旭涛带头无偿捐地,张崇香、张学宝等党员带头零补偿率先拆除危旧房、空心房,带动村民通过置换、捐赠等方式,主动参与支持“两治一拆”和村庄建设。

三、突出环境整治,让家园有“清福”

强化“百日攻坚”“两治一拆”等措施,扎实打造建设清新、干净、整洁新农村。一是整村推进裸房整治。党员带头开展集中攻坚整治,完成裸房粉刷193栋2.3万平方米,完成坡屋顶改造171栋2.5万平方米,全村民房“穿新衣”“戴新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二是分类处置闲置房屋。加强闲置房屋综合治理,拆除空心房、危旧房2.9万平方米,对闲置房屋不一刀切一拆了之,将结构稳定、有利用价值的房屋修缮改造建成茶舍、康养场所,既美化环境又实现价值提升。三是优化垃圾污水治理。推行垃圾收费制,采取“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理”方式,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实施集中纳管、生态湿地、小型厌氧池处理、农田消纳等四种污水处理模式,实现生活污水全处理。

四、突出产业振兴,让百姓真“享福”

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大力发展新产业、新平台、新业态。一是大力发展休闲康养产业。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康养产业,积极引导村民投资建设民宿,“竹福”特色民宿投入运营,实现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二是重点培育研学培训产业。依托紧邻全国中小学研学营地、古田干部学院优势,鼓励支持村民融入研学、培训等产业发展,建成竹文化广场、喊泉、水上单车、秋千等网红打卡点和青少年研学农事体验基地,研学培训产业日渐红火。三是试点推行特色现代农业。学习借鉴山东寿光模式,由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集体流转土地,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带动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发展无公害蔬菜等种植基地1200亩。

五、突出机制创新,让发展长“造福”

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机制,激发发展活力。一是盘活利用集体资产。梳理明晰村集体资源资产,拆除老旧轻钙厂、机砖厂、竹器厂等危旧房屋,将闲置土地采取以地入股建设三农服务中心、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等方式收租分红,拓宽村集体收入来源。二是厘清土地权属关系。创新推行无偿捐赠、置换使用、货币征用、确权留用等宅基地权属登记新机制,鼓励祖屋按“取之于众、用之于众”原则无偿捐赠,小面积地块适当补偿征用,大面积地块采取“地票”形式予以确认,赢得征迁群众的理解支持。三是统筹利用拆后土地。加强危旧房、空心房拆除后腾出土地的管理和规划利用,按宜建则建、宜绿则绿、统筹使用的原则,将成片规划非建设用地实施旧村复垦5.95亩,将零星地块实施村庄绿化1000平方米,将连片地块建设停车场6处1500平方米,进一步巩固提升整治成果。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全面推进垃圾收费、自来水收费制度,落实“路长制”“公厕长制”“河长制”等规章制度。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