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福安市下白石镇下岐村举办了首届连家船民上岸节,亮点纷呈的文艺演出、人山人海的展销会、溢于言表的喜悦都无不体现出如今下岐村人民与日俱增的幸福感。
福安首届船民上岸节在下岐村举办
自1997年实施“连家船民造福工程”搬迁上岸以来,下岐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的指示精神,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连家船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美丽家园梦。
搬上来 告别漂泊生活
下岐村位于白马江畔,是纯渔业村,全村现有2个渔民新村、6个渔民安置点,人口782户、3571人。1997年以前,下岐村有名无实。全村700多户船民祖祖辈辈以讨小海为生,一条小木船就是几代人的家,“家连着船,船连着家”,被称为“连家船民”。他们“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一直过着海上漂泊的生活,是特殊的贫困群体。
因为常年困在海上,老一辈的船民双腿内弯呈O型,十有八九有风湿病、关节炎,贫困加上社会的歧视,使渔民怀有很强的自卑心理,还有个充满歧视的别称“曲蹄”。他们过一天算一天,对未来想都不敢想,是无财产保障、无生命保障、无教育保障的“三无”群体。“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共一船,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就是当年连家船民生活的写照。
村民在家门口织鱼网
“连家船民”还被称为“疍民”,直到50年代新中国进行民族识别时被正式归入汉族,从此船民的命运才发生了转折,终于有了“汉族”的身份。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队到闽东调研,指出应尽快解决连家船民上岸定居问题,省里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连家船民解决搬迁、就业等问题。1998年与2000年,习近平同志先后两次到下岐村入户调研,并在全省“造福工程”暨连家船民上岸定居现场会上强调,要彻底解决连家船民的上岸定居问题,并把它列为全省“造福工程”的重中之重,让连家船民“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
在习近平同志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下,下岐村采取“分期分批,全面搬迁”的办法,投入资金700多万元,建有2个渔民新村、6个渔民安置点。为引导渔民有序搬迁,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三带”作用,即带头主动搬迁上岸、带领挂钩户搬迁、带动观望等待渔民搬迁。制定“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每名党员及村干部挂钩联系5户渔民,帮助困难渔民度过“搬迁-上岸-定居-生活”适应期。1997年至1999年,共新建房339幢,安置渔民511户2310人。至此,“连家船民”全部搬迁上岸,真正告别了漂泊生活,踏上奔向小康的征程。
住下来 安居还要乐业
下岐村党支部时刻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直将谋民生、促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下岐船民安居工程
在下岐村的对岸,一排排楼房沿溪而列,背山向阳、视野绝佳——这是2012年为彻底解决船民上岸定居和生产问题所建设的下岐村船民安居工程。建成的4栋、120套新居,解决了最后一批120户、642人上岸定居问题,连家船民全部搬上岸,真正实现安居乐业。村民江成财就乘上了定居工程的春风,与家人住在这里。
“20年前在海上漂泊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我们能有现在的美好生活,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江成财说,宜业才能安居,村两委不仅让全家人住下来,还考虑到了生计问题,为船民提供技术培训,帮助大家解决发展生产的资金问题,还提供水产养殖技术支持。
2003年,江成财带领村民承包池塘养殖海蛏;2005年,他用养蛏赚到的第一桶金带领30多名村民从事桩基工程,带动村民增收。如今,江成财已是一名建筑公司负责人,他的三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儿子毕业后也加入了该建筑工程队。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下,下岐村牢固树立和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一革命四行动”为抓手,着力补齐人居环境整治短板。通过有序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改水改厕、垃圾治理、农房改造,进一步美化环境、倡导文明,村民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文明意识进一步提高,村庄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扮靓,吸引了不少周边的群众前来下岐村观光休闲。
央视“心连心”慰问演出小分队走进下岐村,演员阎维文、梁文静与村民们一起合影留念。
近年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主流媒体对下岐村的建设发展变化相继作了报道。福建省委原书记于伟国、原省长唐登杰,中组部领导等亲临下岐村指导。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原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柬埔寨人民党中央委员、13国驻华使节、中美洲议会考察团、日本驻华大使、厦大教授潘维廉、非洲12国主流媒体记者等先后到下岐村参观考察。他们都为连家船民“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的精准脱贫的故事而来,都为感受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为民的深厚情怀而来,也为参观人居环境整治后日益“靓起来”的下岐村村容村貌而来。
富起来 开创美好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下岐村深入落实精准脱贫方针,改变过去村民从事单一的捕捞,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海洋捕捞、商贸服务、建筑等多种产业,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27600元,村集体收入63万元。
下岐村一瞥
下岐村实施了村财增收项目,对位于湾坞农场的450亩养殖塘进行改造、出租,稳定增加村集体资产收益,改变了曾经的“空壳村”面貌。
随着第三产业发展,渔村变成了热闹的商埠集镇。在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富口袋”的同时,村民的“富脑袋”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村民越来越重视子女教育。1997年前,村里95%的船民都是文盲,没有一个大学生。现在,村里已经培育260多名大学生。
为进一步方便服务群众,下岐村创建“民富中心”,建设集政策宣传、行政代办、精准扶贫、矛盾调解、乡村教育、小额金融、水电代缴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有机融合便民服务、党群活动、综合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极大便利村民生产生活,密切了党群关系,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安定稳定,积极顺应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归属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正在紧张建设的海鲜一条街是由下岐村和下白石村带动八个产业薄弱村共同经营,集连家船民吊脚楼和连家船参观体验、海鲜交易、海鲜加工、采购和品尝为一体,建筑面积约2400多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下岐村又一必去打卡点。
如今,下岐村已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此,村里立下“五新”目标: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风民俗形成“新风尚”、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
接下来,下岐村还将建设休闲长廊、乡村生活体验馆,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不断增加村财收入和村民的收入,加强渔村精神文化建设,为“连家船民”的幸福生活再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