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柘荣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把引进、培育生物医药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摆在突出位置来抓,集中力量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推动人才、产业聚集。目前,全县已聚集药业及关联企业20多家,产品覆盖化学药、中药、生物药等领域,药业经济居全省县域前列。2020年,规上药业实现产值7.8亿,税收4908万元,占全县税收比重12.6%。
聚焦产业发展,量身打造人才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根据需要和实际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中的积极作用。柘荣县着眼扩大“闽东药城”建设成果,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主抓手,树立“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人才”的“三服务”理念,坚持政府引导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相结合,完善引才、用才、留才政策机制,集中力量培养和引进生物医药产业领域领军人才和团队,量身制定“引才”政策,打造药城核心竞争力。接续制定出台《关于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东狮山人才计划”的意见》《柘荣县建设闽东药城人才高地的九条措施》《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创业创新奖励》《关于进一步支持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若干措施》等文件,为药企引才量身打造扶持政策。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人才座谈会,推动政策落实,着力破解企业引才用才成本高、门槛高、体量小、力度小等难题。
聚焦高精尖缺,壮大专业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的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柘荣县立地条件较为落后,人才难引难留的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面临转型升级,急需行业高端人才。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柘荣县以“高精尖缺”为导向,秉持“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通过刚柔并济引才、飞地引才(即“人才在飞地,科研在福州,产业在柘荣”)等方式,集中力量培养和引进生物医药产业领域领军人才和团队,并以“师徒”帮带模式,由高端人才帮带培养本土研发人才。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形成以政府评价和企业自主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建立以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同时注重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频共振、相互融合,通过举办“太子参·柘荣特色产业招商会”“医药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吸引高端人才到柘荣创业合作,助推生物医药产业专精特新发展。生物医药企业先后引进培养国家级人才计划专家1名、“万人计划”1名,省“百人计划”5名,省特殊支持“双百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名,省引进高层次B类人才1名、C类人才4名,省第二批“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
聚焦平台建设,拓宽引才育才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柘荣县全力支持药业企业设立各类人才载体,促进专家与企业深度融合,实现从技术指导转向项目合作,对获批设立省级以上人才载体的,按照最高补助资金的50%予以配套。依托成立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福建省高端药物制剂山海协作创新中心等11个省级人才平台,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技术难题攻关、人才培养等合作,借助各类平台吸引相关院校40多名博士、硕士以“非常驻”方式与我县药业企业进行科研项目合作,推动乙肝抗病毒药物研究、太子参新兽药药理学研究等一批科研成果向我县生物医药产业转化。目前,全县共有医药研发联合机构22家,研发上市的药业新品种32个,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10多种,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在研和待产业化的科研项目成果超过20项。
聚焦留心暖心,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解决人才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柘荣县通过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健全县领导挂钩联系专家(人才)、选派重点药企人才联络员、药业人才季度座谈会等制度,建立政府与药企、人才之间经常化沟通渠道,切实为药企和人才解决子女就学、住房、医疗保障等实际问题。出台《柘荣县“东狮山人才卡”服务管理方案》,为人才提供涵盖政务、医疗、交通、旅游、金融等8个方面的快捷、优质服务;组织实施人才公寓建设,开展人才联谊交友活动,推荐优秀人才当选市县“两代表一委员”,不断优化留才软环境,在全县推动形成尊重人才的风尚。目前全县配租人才公寓60套,新建人才公寓20套,年均兑现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奖励补助资金120多万元。
聚焦转型升级,打造园区引才磁场。柘荣县委、县政府以深入开展“学习大讨论、项目大提速、全员大招商、作风大提升”四大行动为抓手,加速推动“闽东药城”向“福建药都”迈进。一方面,用好市、县共同配套的每年1300万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支持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特色中药材发展、壮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加强市场供应保障等六个方面促进产业发展,达到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目的。另一方面,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加快建设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四位一体”的生物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并在园区配套建立药业产业“人才驿站”,依托项目支撑,助力药企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人才发展推动药业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