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行走时一摇一摆,看着像萌萌的小鸭,但这其中有些可能是由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引起的,倘若没有及时治疗,未来孩子就可能变成跛脚。
为了对疑似婴幼儿进行髋关节异常的筛查,并提供来自区域儿童医疗中心的专业治疗和保健指导,11月6日,省儿童医院组织了一场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义诊活动,义诊团队由上海和福建的骨科、儿保科及超声科等多学科博士专家组成。
来自各地市的百余名孩子在家长带领下,冒雨来到现场参与义诊活动,并做了B超检查。
活动现场,一岁零十个月的轩轩在妈妈带领下来找骨科陈辉博士复查。
原来轩轩直到16个月大,开始会走路的时候,家人才发现他走路姿势不对,走路一瘸一拐十分严重。拍片一查,发现是右侧髋关节发育不良脱位。
在福建省儿童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经过三个月石膏固定,髋关节已逐渐复位,但髋臼发育还是不如正常孩子,需要继续穿支具治疗。
“如果早先能到医院体检,早发现问题、早治疗,就不会影响他的正常发育了。”轩轩妈妈懊悔地说。
如何早期发现髋关节发育问题
如何才能尽早发现孩子髋关节发育异常的问题?
义诊活动开始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骨科副主任医师、福建省儿童医院骨科执行主任葛翼华为家长们科普了DDH的相关知识。
他指出,DDH的最佳治疗期是孩子出生后的半年内,但此时孩子都还不会走路,因此很多家长到了孩子会走路时才发现异常,已经比较迟了。
一般来说,医院儿保科在给低月龄孩子进行DDH筛查时,大致可通过查看两腿是否等长、腿部外展度数情况,以及两侧臀纹是否对称,来判断关节发育是否有异常。
▲下肢不等长
当然,也要提醒的是,有三成的新生儿有臀纹不对称,但多数情况下随着年龄发展会消失,家长不用太焦虑。DDH的总体发病率只有1‰~5‰。
“如果儿保科检查时确有发现异常,可通过B超检查进一步确诊。”省儿童医院超声科张雪华博士说。
0-6个月是治疗最佳时期
如果筛查发现孩子存在DDH,0-3月龄是患儿保守治疗的最佳时期。
▶6月龄内的患儿只要使用pavlik挽具就能调整,一般3个月可恢复正常。
▶6个月后患儿就要根据病变程度选择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甚至手术等治疗。
▶如果超过18月以上就要进行骨科手术。
▶如果6岁以上双侧脱位,8岁以上单侧脱位,就算手术治疗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大年龄的脱位孩子,手术创伤大,术后关节僵硬比例高,因此学界不推荐对这些孩子进行手术干预。
因此,DDH的治疗年龄越小获益越大,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孩子将来就会出现跛行,并且在年轻时就出现疼痛、关节蜕变,有的不得不多次进行人工关节置换。
这样养娃可能影响髋关节发育
葛翼华指出,DDH的发生除了遗传因素外,与胎儿在母体的位置有很大关联。如果孕后期是臀位,则出生后要密切关注髋关节的发育情况。
此外,母亲比较娇小,胎儿比较大的情况下,子宫发育空间较挤,那么第一胎孩子出生后也容易出现DDH。出生后,不正确的养育方式,同样会影响髋关节发育。
有研究发现,DDH在气温较低的地方比较高发,因为家长喜欢把孩子包裹得比较紧,而气温高的地方发病率就低。
“一些家庭在孩子出生后喜欢采用蜡烛式包裹,就是把孩子的腿拉直后包裹在包被中,外面再紧紧绑根绳子。这样的包裹方式违背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规律。”葛翼华说。
▲蜡烛式包裹
因为刚出生的婴儿髋关节是屈曲外展的,像青蛙一样。正确的包裹应当将绑包被的绳子绑在腰部,让婴儿的下半身可以自由活动。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通讯员:江小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