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宁德
标题图
福安宁海村:思变谋新奔富路 渔村巨变成色足
2021-10-26 10:30 福安乡村调研

宁海村位于福安市下白石镇西南部的鲈门港区,东临三都澳,西南与蕉城区的城南镇及漳湾镇隔海相望,距离下白石镇区19公里,是一个偏僻的小渔村。该村321户1153人,有6个生产组,拥有3800亩海域800亩山林和421亩农地。2020年农民(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多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50多万元。近年来宁海村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宁德市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的有利契机,“立足定位、把握特色、注重风貌、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以党支部领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重要抓手,以发展海洋特色养殖为支柱产业,以渔旅融合发展为新突破口,以民富村强共同富裕为主攻目标,坚持育产业、强经济、建机制、激活力、善治理、美环境,走出一条“海上田园”成效显著,“多彩渔村”成色更足,融合发展接二连三,共同富裕夯实基础的具有“渔村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图片

强核:筑牢“红色堡垒”点燃“主引擎”

谋发展、凝共识。宁海村曾经是一个交通闭塞、出行靠船 、土地贫瘠、偏僻贫穷的小渔村。1993年该村开始在海上搭建泡沫网箱,试行养殖黄瓜鱼,在浅海滩涂养殖龙须菜,但由于粗放型的养殖方式造成海域环境越来越差,黄瓜鱼病亡率高,龙须菜量低质差,渔民经济损失很大,生活入不敷出。无情的现实迫使宁海村干群意识到,虽然宁海村拥有3800亩的海域,却长期端着“金饭碗”去“讨饭吃”。村党支部针对这一状况及时组织全村干群开展“宁海发展路在哪里?”的大讨论,通过召开支部会、党员会、村民会、乡贤会和采取“渔排会”“板凳会”“村头会”的形式,层层动员、广泛讨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一石激起千层浪”全村干群认识到:宁海村要发展、村民要致富、潜力在海、优势在海、希望在海、出路在海、只有彻底改变粗放低效的生产方式,依靠科技、创新机制、抱团发展、充分利用好宁德市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的有利契机,推动海上养殖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才能彻底摆脱贫困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图片

强核心、“壮筋骨”。确立“一核引领”(党支部为核心),“三轮驱动”(思想发动、党员带动、党建启动)的党建工作格局。坚持“头雁领飞、众雁前行”,村党支部领办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安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村党支部书记龚仙亮担任法人代表,全村40位党员带头入股参社,探索实践“党支部+村集体+养殖能手+农户”的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行统一养殖、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逐步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村集体合作社为纽带,党员干部为骨干,养殖能手为示范,群众参与为基础的发展格局。村党支部紧紧围绕“走在前、作表率、争先锋、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党员引路,群众致富的理念,充分发挥全体党员干部在产业发展中的模范引领,服务带动作用,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三链融合”让党组织充分释放“聚合、幅射、引领、支撑”作用,筑牢党支部战斗堡垒,壮大集体经济筋骨,夯实共同富裕基础,2018年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30万元,2020年突破150多万元,短短三年实现了集体经济从“空壳村”逆袭为“百万元”村的华丽转身。

图片

聚势:打造“海上田园”按下“快进键”

抡机遇、育先机。2018年宁海村被列为宁德市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养殖设施升级改造试点村”,村两委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全面启动海上渔排改造升级工程,将原有3000口泡沫木质网箱和浮球旧渔排全部改造升级为新型环保塑胶渔网箱。在下白石镇党委政府的引导资助和村两委发动群众多方筹措资金下,共建成32口深水大网箱和5000口小网箱以及管理房一座,投放养殖经济效益较好的黄瓜鱼、真鲷鱼、鲈鱼、比目鱼、石斑鱼,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生产,彻底告别传统粗放型养殖方式,科技兴渔海上崛起“沃野良田”,当年就产生经济效益达2.3亿元,全体村民从此走上致富路。

图片

巧布局、显特色。海洋经济是一种特色经济,海水养殖产业是特色产业。宁海村在产业布局上:一是抓住特色、向海而兴,坚持打好生态科技两张牌,做好融合发展大文章。村两委主动聘请海洋与渔业部门的技术专家和科技特派员驻村上渔排办培训班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注重发挥全村30个养殖大户带头示范引领作用。让传统的粗放型养殖方式让位于现代化养殖技术。二是按照“引龙头、建基地、抓提升、带农户”的工作思路,成立了宏发水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办起1 家海产品加工企业和投资兴建3个紫菜龙须菜加工堆场,吸收100多个妇女劳力务工就业。三是实施“能人返乡,资本兴乡”工程,吸引6个在外乡贤返乡创办奇卡旅游公司,购置4艘快艇,开通海上旅游航线,让“海上田园”赋予了更广袤的空间。

图片

振兴:绘就“多彩渔村”跑出“加速度”

“渔+旅”,新业态。树牢“渔业+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坚持“渔业饭不放手,旅游饭抓到手”融合发展路子,打造宜业、宜游、宜居“三宜宁海”。一是以“海上田园”为铺垫,以特色产业为媒介,以渔耕文化为载体,充分利用宁海村丰富的港湾、山崖、绿树、海岸、滩涂和渔产品、渔文化等资源,启动建设“海上田园、多彩渔村”渔旅融合发展项目,已建成4个正方型,32个圆型深水网箱,1个海上观光平台,引进企业投资建设一批星空房,6间海上民宿,2间海上餐厅,连片铺设海面,勾勒出一幅五彩斑斓的海上景观。二是打造极具宁海特色、彰显渔村风情“跟我去宁海”为主题的“跟我去看宁海秀”,“跟我去品宁海味”,“跟我去买宁海礼”,“跟我去赞宁海人”,记录渔民丰收喜悦,诉说乡土人文故事,品尝渔村特色食品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展现新渔村、新渔民、新文化、新风貌。三是加快换档提速鼓励渔民进行产业转移,利用民房发展民宿、渔家乐、海鲜特产店、让四方游客住渔家屋、尝渔家菜、做渔家事、沉醉渔家风情,“听涛观海忆风帆,品鲜问渔游宁海”,使宁海村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一跃而成旅游新景点的网红打卡地。

图片

小渔村、高颜值。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海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蓝色海湾治理目标,严格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和自然岸线管控要求,强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扩大沿海滩涂养殖规模,打造别具特色,令人向往的人海和谐的蓝色经济带,环境秀美多彩渔村风光带。坚持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全域无垃圾治理“百日攻坚”行动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三大革命”“六大行动”,扎实开展“危旧房子清零化,垃圾收处经常化,农户厕所清洁化,柴草杂物整齐化,村庄道路全美化”五化治理,建设标准化旅游公厕和游客服务中心。着力改善渔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对海岸沿线120多幢民宅立面和屋顶全面进行改造,每幢房子的外墙及屋顶彩绘不同颜色,勾勒五彩斑斓的优美景致,营造“多彩渔村”诗情画意,构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优美画卷。优美生态滋生无限商机,让宁海村产业发展旺起来,集体经济壮起来,村民钱包鼓起来。

图片

启示:奔向“共同富裕”撬动“关键点”

启示之一:“党建引领支部领办”是夯实共同富裕基础的“支撑点”。

宁海村针对基层组织一度曾存在的“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坚持“党建引领”,构筑“堡垒工程”,充分发挥村支部“领头雁”和村两委的“顶梁柱”作用,积极探索实践党支部领办村集体经济组织,明确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集体合作社法人代表,履行领办责任,发挥党支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组织和引领作用。细化村两委成员领办责任,鼓励村两委成员,合作社管理人员入股村集体合作社,引导村组干部全部参与,各司其责,防止“谁是法人谁来干,其它站在旁边看”现象。“头雁领飞、众雁前行”,从而确保支部领办落实落细,名符其实。

启示之二:“群众主体全员参与”是夯实共同富裕基础的“永动力”。

宁海村在探索实践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过程中既注重村“集体”属性,又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入社,鼓励村民出资入股,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增大村民入股比例,“自家人办自家事”“抱团发展热情高”,有效避免“先天不足”和“富了干部、穷了群众”现象发生,把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自已去实现富裕生活,最大程度地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创造热情,确保民富村强共同富裕呈现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图片

启示之三:“融合发展新型业态”是夯实共同富裕基础的“加速器”。

宁海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重新审视发展模式,重构发展路径,紧紧抓住海上养殖综合整治的契机,在做强做大做精海上养殖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加快转型升级,提速换档,确立海旅融合发展路子,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海上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具有鲜明渔村特色的“渔+旅”融合新产业,不仅盘活了渔村沉睡资源,还催生了夯实共同致富的新型业态,成就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启示之四:“生态宜居村庄美丽”是夯实共同富裕基础的“好载体”。

宁海村立足以生态治理为铺垫,以特色产业为根本,以融合发展为延伸,以建设美丽村庄为突破,启动“海上田园·多彩渔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项目,通过夯实硬件基础,融入渔村特色元素,挖掘融合新亮点,拓展生态新空间,打造“内核硬、外观靓”,营造“内在美、持久美、处处美”新的亮点、卖点、增长点,走上一条以好生态催生好产业,好产业培育新业态,好业态激发新动能共同致富模式的乡村振兴之路。(执笔:梓树、剑平)

图片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