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在线发表了西安市一名医院检验人员在已接受了两剂COVID-19疫苗后,仍感染新冠病毒的调查报告。原因是她在发病前5天可能暴露于携带有英国变异病毒环境条件中。
该病例属于轻症患者并已于4月9日出院。报告认为,接种新冠疫苗使得患者临床症状较轻、病程短暂、病毒载量较低几乎没有传染性。同时提醒医务人员,即使接种疫苗后,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过程中仍需按规定进行适当的个人防护。
2021年3月17日,这名在新冠定点医院隔离区工作的检验人员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她主要工作是在隔离病房采集COVID-19病人的咽喉拭子,在隔离区BSL-2实验室进行血液、尿液和粪便常规检测。在进入隔离区工作之前,她已经接受了两剂新冠疫苗。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该检验人员很可能是在3月12日为2例新冠境外输入(从乌兹别克斯坦回国)病例采集咽拭子时感染。病毒检测证实,3月12日这两名境外人员体内的病毒载量很高,为新冠病毒英国变异株(B.1.1.7)。当天,该检验人员先后为两位患者采集了两个鼻咽拭子和一个口咽拭子,这是一个高风险的操作过程,患者可能会出现打喷嚏或干呕,从而短时间内排出高浓度的新冠病毒。同时,这位检验人员患有慢性鼻炎,习惯用嘴呼吸,这会增加吸入病毒的风险。有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易感性风险更大。
这名检验人员确诊当日体温37.9℃,咳嗽头痛,但没有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临床症状较轻。3月19日,最高体温为37.2℃,咳嗽略有加重,嗅觉轻微下降。3月20日,体温正常,嗅觉有所改善,次日起症状消失。整个病程中她的血氧饱和度处于正常水平,未进行吸氧。4月9日,康复出院。
在她发病后,33名同一医疗小组的同事立即被转移到另一家定点医院进行隔离观察。3月17日至3月19日进行的三次连续qRT-PCR检测均为阴性,无发烧或其他不适。其中30位为完成两剂次疫苗接种的医护人员,新冠抗体呈阳性反应,总抗体平均值为19.77(范围为1.7~150.83),IgG抗体平均值为20.29(范围为3.69~64.33),该检测试剂的测定值
采集了数百个环境样本,包括隔离区医护人员的临时宿舍、宿舍楼内外环境和医院的其他病区内外环境。除该检验人员宿舍样本核酸检测呈阳性外,其余环境标本均为阴性。
报告称在完成新冠疫苗2剂次接种14天后,包括检验人员在内的31名医护人员均呈现血清新冠抗体阳转,特别是该检验人员发病2天后的血清抗体滴度极高,说明疫苗免疫有效。报告也称没有一种疫苗会是100%有效,除了个体差异、疫苗转运接种过程的技术原因外,高危暴露是疫苗保护失败的重要原因。一项新冠疫苗III期临床试验也表明,与普通社区人群相比,新冠疫苗在新冠肺炎病人救治的医护人员保护率较低。从这名检验人员的临床过程来看,该患者症状轻、病程短,这极大可能是得益于新冠疫苗接种。
报告再次提醒医务人员,新冠肺炎病人临床救治是高危医疗行为,即使接种疫苗后,仍需正确的个人防护和良好的临床操作。良好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正确的个人防护对于降低医院获得性COVID-19风险至关重要。
延伸阅读:
疫苗的有效性不是百分之百,就不值得打了?专家回应
4月2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疫苗接种有关情况。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说,疫苗之所以能够批准使用,前提就是它的有效性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其实我们疫苗的作用,主要是预防疾病,也有预防重症和预防死亡的作用。不管是临床试验的还是上市后的观察,它对预防重症的效果更好一些。
他说,我们让疫苗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是要保持它的高接种率,巩固这个高接种率,疾病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预防一个疾病,阻断它的传播,或者说降低它的流行强度,接种疫苗是更好的一个措施。
“如果大家都认为我现在接种的疫苗不是百分之百,我不去接种,我们的免疫屏障可能就建立不起来,群体免疫也建立不起来,一旦有了传染源存在的时候,因为绝大多数都没有免疫力,这个疾病就会出现流行,也有可能会出现传播。”
王华庆说,其实,流行出现和传播出现,控制它的措施,代价也是非常大的。
“但是对于疫苗来说,我们提前打了,人有免疫力了,我们打的越多,免疫屏障就建立起来了,即使有散在病毒发生,也不会形成大的流行,能够达到我们期望的阻断疾病传播的目的。”
大规模推广疫苗接种或使病毒加速变异?专家辟谣
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国外的媒体有报道一种说法,也是国外专家的一种说法,他说全球在大规模推广新冠疫苗接种,这样可能会促使病毒加速变异,而且会发生病毒的免疫逃逸反应,这样有可能会导致新冠病毒的感染性更强、毒性更大,并且会导致没有很有效的应对办法。专家对于这种说法,怎么评价?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说,这种说法应该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邵一鸣进一步指出,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说病毒变异是个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在mRNA病毒,它的变异基础就是病毒会持续复制。这个病毒如何才能持续复制呢?作为新冠这种急性的传染病,它的整个病程就几周,它要想持续复制,必须要从感染者循环、不断地传给易感者,就是要流行,不流行就没有机会复制,然后就传播不下去了。
邵一鸣解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要阻断流行,就是两大措施:一是公共卫生措施,我们国家运用的非常好,在疫苗出现之前就已经控制住疫情了。还有一个措施就是使用疫苗。这个疫苗的措施,我们也观察到,亚洲很多国家公共卫生措施运用得也是不错,控制住了疫情,但是欧美一些国家很难使用公共卫生措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他们就寄希望于疫苗。疫苗可以阻断病毒的传播,病毒在不传播的时候就不能复制,不能复制就不会产生更多的变异株,这种情况下,疫苗是绝对起到正向的作用,不会促进更多的变异株的出现。
即使没有疫苗,病毒感染人体之后,免疫系统会自己产生对病毒的免疫压力,这种压力下,也会导致变异株的出现。但是,这个人如果事先打了疫苗,那么他就有个基础的免疫力,病毒再进来之后,就会大量把病毒压制下去,能够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病毒的复制更少,变异的机会也更少。
通过疫苗大面积的推广,我们还是可以为未来的病毒发生变异争取到时间,使得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研发机构能够针对变异的出现研究新一代针对变异株的疫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疫苗是绝对可以阻止变异株的出现,而不是促进它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