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旅游
标题图
福州这座山,朱熹称它是“神仙所居”!
2020-10-20 10:21 福州日报

800多年前

著名学者朱熹来到五虎山

与它结下不解之缘


文/王新


南宋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某日,五虎山西南麓的三溪口,来了一位头戴乌角巾的青衫老者,他听闻这里风景优美,因此特来游玩散心。

这位老者即当世大儒朱熹,后世誉他为“理学大师”“孔孟之后第三圣”,他的学说也成为明清两代正统的官方指导思想。

但此时,朱熹却因卷入朝庭政争遭到贬黜,他的学说被视为伪学遭封禁,他个人甚至入列伪学逆党的“黑名单”。

此时的朱熹,心情十分郁闷。

幸运的是,朱熹在闽中找到了他的精神家园。

当时,福州可算是安逸之地,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又远离权斗中心。

据史料记载,朱熹在避“伪学”之禁期间,曾十多次来到福州,遍游城区郊县,游山玩水,讲学扬道。

郑儒|摄


吟翠山楼传道授业

那日,来到三溪口的朱熹,立即被这里的湖光山色所吸引,“真人杰地灵之处也!”

余霆|摄

他决定在这里建一书院,传播自己的学说。

在当地村民帮助下,几楹石屋草堂很快就建了起来,朱熹给书院取名“吟翠山楼”。

三溪口地处在方山驿中段,交通便捷,附近很多村民听说大儒在此授课,都把子弟送到吟翠山楼。

吟翠山楼名字虽风雅,实则简陋,但正如唐刘禹锡《陋室铭》说的那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陈伟|摄

五虎山下七里平洋的乡间名士,听说朱熹在此讲学,也常来书院拜访,诗酒互答,弦歌相和、谈玄论道,其乐融融。

现今,在闽侯县祥谦镇三溪口村下卓自然村一个小山包上,还残留着吟翠山楼的遗迹。


五虎山上寻觅仙踪

朱熹听说五虎山上有神仙遗迹,讲学论道之余,与友人攀绝壁、履巉岩,寻觅仙踪,写下“怡山良石、神仙所居”八字。

饱览五虎山雄奇风光后的朱熹还诗兴大发,写下《方山》一诗:到山不识山面目,但见九鼻盘溪曲。归来兀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寒玉。此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七里民众耳熟能详。

邓高波|摄


增设兴林寺讲学点

气势磅礴的五虎山,一百六十峰连绵起伏蜿蜒向东,终结于仙人峰下的塔林村。

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早,朱熹带一众吟翠山楼的学子,到塔林村兴林寺踏青,其时天清气朗,鸟鸣花香,他觉得这里是块风水宝地,待与住持商量后,决定在寺内设点讲学。

从此,五虎山下又多了一处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

后人在朱熹兴林寺讲学处建了座朱子楼,文人墨客不时雅集,吟诗作赋,瞻仰朱子遗像。从清末传承至今的闽侯百六峰诗社,也常在此处为聚会。朱子楼遗址,现存于闽侯二中校园内。

▲现闽侯二中


龟山阁访师祖后人

一日朱熹授课完毕,与兴林寺住持闲聊,听说离此地十里有个杨厝村,村民皆为杨时后人,村里建有一座小阁楼,依山傍水,是杨氏族人供子弟读书学习的场所。

▲现龟山阁公园 王立强|摄

杨时,学者称龟山先生,福建将乐人,师承北宋理学滥觞程颢、程颐兄弟,他精研理学,对闽中理学崛起功不可没,号称闽学鼻祖。

著名历史典故“程门立雪”中主人公就是杨时,写下一段尊师重道的佳话。

▲现龟山阁公园 毛文艳|摄

论辈份,朱熹算是杨时的徒孙。

听闻师祖后人住在附近,朱熹按捺不住兴奋心情,当即拉着住持前往杨厝村拜访杨氏族人。

他兴致勃勃地参观那间小阁楼后,当众铺陈纸张,挥毫泼墨,写下“龟山阁”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得当世大儒赠送墨宝,杨姓族人自是喜出望外,当下找匠人制成金字牌匾,悬挂在阁楼正门上,从此便有了“龟山阁”这处名胜。

龟山阁现今位于闽侯县青口镇杨厝村,经历代扩建修缮,如今规制完备,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为闽侯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龟山阁公园王立强|摄


此后一段时间,朱熹便在吟翠山楼、兴林寺和龟山阁三处往返讲学,七里文风从此大盛。

朱熹在五虎山虽未呆太久,但他的到来,给五虎山增添了不少人文气息,开创了尚干七里和南港九十三乡“书院兴起、文风鼎盛”的局面,使七里平原成为后世的文儒之乡,才俊辈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凭吊朱子在五虎山上和周边留下的古迹,可以让后人感受到古圣先贤的智慧和教化民间的良苦用心。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