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莆田
标题图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多学科联动打赢高危肺栓塞“生死战”
2025-11-28 20:48 福建日报客户端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11月28日讯(记者 陈盛钟 通讯员 严俊腾 陈盛标)“没想到我能捡回一条命,真是太感谢医生团队了……”28日,75岁的患者周大娘(化名)回忆起20多天前的那场生死考验,仍心有余悸。此前,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急诊、重症、介入等多学科团队通力协作,成功让这名因急性肺栓塞导致心脏骤停的患者转危为安,上演一场医学救援的奇迹。从迅速识别到ECMO护航再到手术攻坚,该院用卓越的专业能力赢得了这场“生死决战”,彰显了医院综合救治能力与多学科协作水平。

》》》心跳骤停,生命垂危

10月31日凌晨,家住莆田湄洲岛的周大娘在睡梦中突然感到胸闷气促,随后出现短暂晕厥。家人将其紧急送医,因为病情危重,当地医院紧急启动转诊程序,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就此展开。

“救护车转运患者过程中,监护仪警报声频响,提示患者生命垂危,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即便给予面罩吸氧仍未见改善,情况万分危急。”接诊医生回忆道。

很快,患者被送达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急诊抢救团队怀疑患者为高危肺栓塞,于是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医护人员紧密配合,迅速完成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和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双侧肺动脉主干堵塞。

就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惊险一幕发生——周大娘突然心跳呼吸骤停,监护仪上的生命曲线瞬间拉直。

“立即心肺复苏!”医院急诊科主任黄锋庆一声令下,抢救团队迅速投入战斗。经过约1分钟的心肺复苏,周大娘恢复了自主呼吸与心跳,随即被转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继续救治。

EICU团队通过床旁心脏超声发现,患者右心扩大、肺动脉压力急剧升高,判断为肺栓塞引发的右心衰竭。在给予溶栓治疗后,周大娘的病情再度恶化,心跳呼吸又一次停止。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黄汉东带领团队持续进行了近一小时心肺复苏,其终于再次恢复心跳。

然而,其时,周大娘的肺动脉仍几乎完全堵塞,生命悬于一线。黄汉东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团队果断决定启用VA-ECMO(体外膜肺氧合),为后续手术争取宝贵时间。

“ECMO支持,是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手术机会。”黄汉东带领团队熟练操作,穿刺、置管、连接管路一气呵成。随着暗红色的血液经过设备转化为鲜红的血液回输体内,患者逐渐恢复自主心律,生命的希望被重新点燃。

》》》手术攻坚,重获新生

在ECMO的全程护航下,周大娘被安全转运至介入导管室。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彭建扬团队早已严阵以待,迅速接力上台。

“肺动脉取栓手术,要求极高的精准度。”彭建扬团队通过肺动脉造影精准定位血栓位置后,使用先进的取栓设备实施机械取栓。手术团队密切配合,成功清除了周大娘肺动脉主干内的大块血栓。术后造影显示,她原本堵塞的血管恢复通畅,右心负荷显著减轻。

ECMO支持期间的管理,考验着团队的协作能力。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与介入与血管外科密切配合,共同应对三大挑战:在抗凝与出血的平衡上,团队24小时监测凝血功能,制定个体化抗凝方案;在器官功能保护方面,采取目标导向管理,全力保护因缺氧可能受损的重要脏器;在感染防控上,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

经过2天的ECMO支持,周大娘心功能明显恢复,顺利撤机。令人欣慰的是,尽管经历了长时间心跳停止,患者脑功能未受严重损伤。

撤机成功后,周大娘曾一度出现意识混乱、烦躁不安等术后常见反应。EICU团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给予针对性药物干预,同时与家属保持密切沟通,鼓励家人参与心理疏导。

最终,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家人的温情陪伴下,周大娘逐渐恢复清醒,心肺功能进一步好转,顺利脱离呼吸机,转出急诊重症监护室。住院10天后,她康复出院,与曾经并肩作战的医护人员握手致谢,用笑容见证这场生命的重生。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生命接力赛”的胜利,得益于医院急诊科的迅速识别、EICU的果断决策与精细监护、介入团队的高超手术,以及多学科无缝衔接的紧密合作。从入院到出院,每一环节的精准把控、每一位医护的全力以赴,共同创造了危重症救治的成功范例,标志着医院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迈上新台阶。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