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泉州
标题图
永春:“香醋”筑基 “优品”扬帆
2025-11-27 10:00 泉州通客户端


今年的“五一”和国庆中秋假期,永春展现人气财气两旺的蓬勃景象。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五里古街、香都广场、美岭金街等商圈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全县商家纷纷推出各类优惠活动和特色商品,住宿、零售等服务消费持续升温。1—10月,全县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5.7%,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0.1%,共同点燃消费市场热情。

国庆假期里,永春五里古街掀起非遗文化热潮。宋江阵、英歌舞等非遗展演接踵登场,持续点燃现场氛围,让游客沉浸式触摸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陈小阳 通讯员 陈志鹏 颜彩虹 摄)


内需市场的“一池春水”持续涌动,外贸领域同样活力奔涌——今年夏天,首单永春香成功出口欧洲,侨新老醋打入东南亚市场,新发超市与马来西亚99超市达成合作,永春芦柑占东南亚市场份额超九成,再次进入美国市场,一系列突破为“永春优品”扬帆出海写下崭新篇章。

内外贸协同发展是打通“双循环”关键节点、激活县域经济活力的核心引擎,更是永春立足“中国香都”“中国红曲醋都”等特色禀赋,实现高质量跨越的必由之路。一直以来,永春始终坚守“全域统筹、特色引领、双循环互促”的发展理念,以大格局谋划产业布局,以实举措破解发展难题。

永春侨新老醋厂全力打造“中国红曲醋”第一品牌(侨新醋厂 供图)


“永春将始终立足特色产业根基,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让‘永春优品’既香飘国内,又扬帆海外。”永春县委书记、永春县内外贸高质量发展指挥部指挥长吕建成强调,下一步,永春将聚焦内贸激活、外贸升级、产业优化三大主线精准发力,推动县域内外贸协同发展、提质增效。一是激活内贸消费潜力,持续打好“消费券发放+以旧换新+政企补贴”促消费组合拳,扩大政策覆盖范围,提升补贴精准度,进一步释放内需消费活力。深化商旅文融合发展,以香业选品中心、老醋科技融合产业园为核心载体,精心打造“非遗体验+购物消费”精品路线,推动消费场景从单一购物向沉浸式、体验式转型。二是深化外贸提质升级,加快环县城电商生态圈全链条建设,完善孵化培育、智能仓储、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强化产业载体支撑。深化“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模式,重点围绕香、醋、瓷、果蔬等特色优势产品,科学布局海外仓与海外展销中心,构建“选品中心+海外仓+直发配送”一体化全球分销体系。三是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与装备升级,持续提升产品品质与生产效能。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延伸特色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叶虹羽 通讯员 梁巧兰 文/图

PART 01
深挖内需潜力,消费市场“活水”涌动

立足国内大市场,永春通过打造特色消费载体、创新消费场景、释放政策红利,多维度激发内需潜力,消费市场呈现勃勃生机。

——特色街区引领,文旅融合焕发消费活力。

五里古街,作为永春的千年商贸古道、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商品集散地,在“修旧如旧”的完善中焕发新生,蜕变为集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特色消费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魁星文化馆、翁公祠武术馆等的修缮提升,丰富了街区的文化内涵。在永春县五里古街片区项目建设指挥部的统筹下,街区持续挖掘新玩法、新体验、新场景,先后举办“无永不开市·开市五里街”“五一游古街·祈福魁星宴”“欢度国庆·相遇古街”等系列节庆活动,并常态化开展状元巡游、威风锣鼓等民俗展演。节假日期间,还设置国潮香氛区、老醋寻味区等主题展区,将本地特色产品与沉浸式体验完美结合。据统计,自去年10月以来,五里古街累计接待游客已突破200万人次,带动街区内消费超亿元,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兴商、以商促消费”的良性循环。

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市各地文旅活动精彩纷呈,在永春县五里古街,游客前往穿越历史,感受古街风貌,并观赏永春白鹤拳表演、高甲小戏、状元巡游、木偶戏、娘惹舞蹈等众多传统文化、非遗文化表演的魅力。(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陈小阳 通讯员 康庆平 摄)


——政策精准发力,撬动大宗消费提质升级。

今年以来,永春积极响应号召,扎实推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见效。自去年9月国补政策实施以来,全县超百家企业踊跃报名参与,政企同心打出促消费“组合拳”。同时,还举办了“燃7月政企双补”“家电焕新企业补贴——职工专场内购会”等促消费活动,有效激发居民的换新需求,拉动相关消费超3亿元,推动了绿色、智能产品的普及,促进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政策的精准“滴灌”,让大宗消费成为拉动内需的“稳定器”,也让居民在消费升级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晒香 (陈志鹏 摄)


——产业融合创新,拓展消费新体验边界。

推动茶瓷香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永春会同安溪、德化两县,于2025年9月至2026年4月联合举办“国潮泉州·茶瓷香伴——安溪永春德化产业融合活动”。今年9月,在永春举办“千年商港再出发国潮泉州·茶瓷香伴”产业融合活动发布会,现场发布《安溪永春德化产业融合宣言》,签署《安溪永春德化产业融合协作备忘录》,并集中签约9个产业融合重点项目;同步举办“茶瓷香”三地融合新品推介活动,集中展示安溪茶叶、德化陶瓷、永春香品等特色产品创新成果,有效打破三县产业协作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拓、链条共筑,构建起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产业发展体系。

手握“中国香都”“中国红曲醋都”两大国家级产业名片,永春深度探索“产业+文旅”消费融合路径,将特色工业与旅游观光、体验消费紧密结合,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消费活力。在春节、“五一”等节假日期间,组织彬达制香、侨新酿造、老醋醋业、瓷源文化等企业开展“旅游+促销”活动,游客可参观生产流程、参与DIY互动体验,并享受产品折扣、买赠等优惠,带动香、醋、瓷等产品销售及文创体验、餐饮接待等消费。

9月23日,2025年永春县“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成功举办,众多嘉宾、茶农和茶业专家代表、制瓷工匠及市民游客欢聚一堂,共庆丰收、共话发展。(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郭芳蓉 陈小阳 通讯员 康庆平 摄)


为进一步增强工业旅游吸引力,永春引导企业对原有的香、醋工业旅游文创园进行改造提级,精选14个工业旅游点并通过全媒体平台推广,让游客更深层感受传统工业香、醋文化魅力。成功举办第三届“国潮永春 匠心制造”潮品展,集中展销香、醋、瓷、茶等百余种优品和“源头好货”,配套永春香制作技艺非遗展示、创意醋饮调配等特色体验活动,全方位展现“永春制造”的独特魅力,打造消费盛宴。通过制定《永春县工业旅游2025年年度培育计划方案》和出台奖励政策,永春工业旅游蓬勃发展,目前已有20个工业旅游点列入市级工业旅游点培育库,12家企业申报泉州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其中9家企业已通过认定,数量居全市第一,介福瓷厂更入选省级工业遗产。

PART 02
拓展外贸空间,“永春优品”扬帆出海

依托特色产业基础,永春精准施策、优化服务,大力拓展外贸新渠道、新市场,推动“永春造”扬帆出海,畅销全球。

“以前永春香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使用场景以宗教用香为主。此次出口欧洲的香品以家居用香为主,使用场景更加日常化,打开了欧洲燃香类香氛市场的大门。”彬达制香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建全的话语中,满是对企业外贸突破的自豪。作为永春香产业外贸出口领军企业,彬达制香此次牵头实现永春香欧洲市场“零”的突破,正是永春外贸转型、拓展新市场的生动写照。

永春香出口欧洲(陈小强 摄)


今年以来,永春明确以“一香引领、多链协同、全链出海”为发展路径。以香产业作为核心,2024年产业链总产值超141亿元。全县近300家香企的产品覆盖国内80%以上市场,并借助跨境电商加速全球化布局。平台建设方面,永春香全球供应链中心、中国香都香业选品中心汇聚千余款产品,以“线下体验+线上营销”模式对接全球采购商;在杭州、义乌等地建设5个异地选品中心,有效拓展内贸渠道,并借助义乌窗口实现首单出口欧洲。此外,永春还规划建设跨境电商集聚区、中国香都直播供应链基地,并计划新建3个海外展销中心和10个海外仓,持续布局完善全球销售网络,为“永春货”通江达海奠定坚实基础。

锦林环保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康庆平 摄)


位于永春县榜德工业园区的泉州锦林环保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全力赶制出口订单。作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塑料旅行箱制造商,该公司与美国、法国的世界知名品牌开展合作,2024年公司出口交货值4.07亿元,成为永春县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百祺(福建)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同样是一片忙碌景象。这家集纺织原材料生产和服装半成品、成品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开设了6条自动化生产线,过去每年产值超1亿元,今年截至10月,产值已经达到1.2亿元。企业负责人陈芳池向记者介绍,当前公司产品近20%是面向国际市场,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企业将坚持“内外兼修”,一手稳固内销市场,一手拓展外贸渠道。“政府在信息、政策对接和开拓市场上给予我们很多实质性的帮助。”陈芳池补充道。

锦林环保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康庆平 摄)


“为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我们构建了强有力的专项推进体系。”永春县副县长、永春县内外贸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副指挥长郑维泽介绍,一方面牵头制定了《永春优品拓展市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永春优品出海指挥部,统筹通关、物流、涉外服务等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保障。在展会组织上,重点拓展跨境电商产业展等新兴展会平台,每年统筹组织超百家次企业集中参展,精准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另一方面,永春在市级政策基础上叠加县级专项扶持政策,设立拓展市场专项资金,对企业参展、宣传推广等费用给予补贴,降低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成本。此外,金融服务亦不断创新,积极对接海丝外贸基金,推动超50家次外贸企业与银行机构对接融资需求,切实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锦林环保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康庆平 摄)


政策红利的释放,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投身外贸事业,全方位提升国际竞争力,让“永春优品”在全球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PART 03
产业赋能升级,筑牢双循环“坚实底座”

无论是内需市场的火爆,还是外贸市场的不断突破,都离不开坚实的产业支撑。永春聚焦技术改造、绿色转型,不断锻造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内外贸协同发展筑牢“坚实底座”。

永春县智能电子科创产业园区。(康庆平 摄)


今年以来,永春县紧扣县域重点产业链工作目标,出台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完善产业图谱,编制发展纲要,绘制“五图三库两池”,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明确转型升级路径。“永春香”蝉联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价值百强榜单,香产业集群、智能家居陶瓷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深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永春更向绿色新兴领域延伸,以“以竹代塑”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正成为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作为全国“以竹代塑”新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位于永春县的福建阳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凭借科技创新,创造了多项“全球第一”,在绿色转型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阳竹科技生产车间内,一张张薄如蝉翼的可降解膜伸展出来。


在其生产车间内,竹颗粒经过特殊的“吹膜”工序后,一张张薄如蝉翼的可降解膜伸展出来。这种以竹纤维为原材料的降解膜,成功应用于农业用膜、快递包装、生活用品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据估算,仅国内市场每年相关规模就超过200亿元,而海外市场也同样需求旺盛。福建阳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饶世振告诉记者,今年年初已有许多海外侨胞对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未来企业将借助永春侨乡资源优势,让绿色产品走向全球。目前,公司一期14条生产线已投入运行,二期厂房正边建边投产,预计明年6月可全部投产,接下来将专注于进一步扩大产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阳竹科技的成功实践,是永春推动产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的一个缩影。面对全球绿色消费趋势,永春鼓励企业聚焦环保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培育绿色产业新增长点,让绿色成为内外贸协同发展的鲜明底色。此外,永春高度重视内外贸经营主体的培育,连续3年出台《永春县高质量纳统专项行动方案》,对新增纳入统计的限上企业给予奖励;同时,出台《永春县关于促进工贸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涵盖市场开拓、品牌培育、智能化改造等专项支持政策,并对优质限上企业叠加奖励,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在永春县新兴智造产业园福建阳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张张用竹子代替传统塑料做成的水稻膜在自动化机器里缓缓造出来。(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陈晓东 摄)


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永春措施扎实、成效显著。通过落实工业投资季度绩效考核机制,以“投资为王”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对项目进行滚动管理,推动投资保持增长态势。1—10月,全县完成工业投资45亿元,比增25.9%;完成技改投资35.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9%。依托增资扩产项目挂钩联系制度,1—10月永春36个亿元以上增资扩产项目完成投资3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2.1%,超时序进度8.8个百分点。依托“政策找企”平台,永春积极开展“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工作,通过推广低息贷款、设备补助等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目前,已推动17个项目申请“技改贷”贴息政策,签约金额11.53亿元,项目数位居全市第4名。

卓亦丽织造项目是永春县级重点项目,目前年产350万双运动鞋生产线设备升级改造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总投资1100万元,通过引入智能化生产系统工艺,购置拼缝车、冲孔机等设备,扩建年产350万双运动鞋生产线。目前项目厂房主体已完工待验收,业主正推进生产设备采购,预计明年3月完工投产。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为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永春正以昂扬的姿态,持续深化内外贸协同发展,让特色产业更具竞争力、市场空间更广阔、发展动能更充沛,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更加精彩的发展篇章。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