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以“科学筑梦 点亮未来”为主题的福建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系列活动第八场在三明市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福建省教育厅主办,三明市教育局与德旺基础教育研究院共同承办,旨在推动全省中小学科学教育深入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方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动物学博士陈睿,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陈祖棋,三明市委教育工委书记、三明市教育局局长刘铭盛,三元区政府副区长陈许忠,以及省、市教育部门相关领导、各地市教育界代表、校长和教师等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刘铭盛致欢迎辞。他从强化顶层设计、丰富实践载体、突出特色培育三方面,系统介绍三明市在科学教育方面的举措与成效,包括构建多部门协同工作格局,实施科学教育“八项计划”,开齐开足科学课程,广泛开展科技活动,推动课后服务与科普基地共建,并积极配备科学副校长、加强教师培训与课题研究。刘铭盛表示,三明期望借此契机,争取更多资源与支持,持续提升区域科学教育水平。
方真院士在发言中强调,科学教育是中小学阶段的核心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索精神。作为在泰宁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他深情回顾了自己与三明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分享了从海外归来时“闻到红土芬香”的归乡之悦,并寄语家乡学子把握机遇、努力成长。

随后,刘铭盛为方真院士与陈睿研究员颁发“三明市中小学科学教育顾问”聘书。方真、陈睿、修德茂、陈祖棋、刘铭盛、陈许忠等嘉宾共同启动福建省“科学筑梦 点亮未来”中小学科学教育三明专场活动。
在主题分享环节,方真院士以《我的成长心路历程——三明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为题,回顾了自己少年时期挑鹅卵石挣钱的经历,用劳动所得购买《十万个为什么》,从而在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他坦言成长之路并非坦途,屡经出国选拔与考研挫折,但始终坚守理想、不懈努力。方院士还聚焦全球可再生能源议题,介绍了生物质能源的碳中性优势与其团队在秸秆制无甲醛板材、生物柴油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三明及福建的生物资源禀赋,展望了绿色科技的应用前景。他鼓励师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理解,在质疑声中创新”,勇于提问、敢于突破,积极投身科研与农业创新。
陈睿研究员则带来《时空胶囊——远古虫珀大揭密》专题讲座,展示了石探记昆虫历史博物馆中多项“琥珀之最”藏品与新物种标本,并分享了昆虫结构对新型材料研发的启发。他结合自己童年与水沟昆虫结缘、自建家庭实验室的经历,强调“教育的自然发生律”,指出3至10岁是激发儿童自然兴趣与学习动力的关键阶段,倡导“学科知识是探索工具而非目的”的理念。他勉励学生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让兴趣引领未来,实现个人成长与职业幸福的统一。
据悉,福建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系列活动第九场将于2025年12月在莆田市举行,持续推动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在全省中小学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