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作为交通命脉,其路产路权安全直接关系到群众出行便利与区域经济发展。今年以来,漳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南靖分中心聚焦路产路权保护中的“联动慢、普法浅、排查难”三大痛点,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探索推出“1+1”工作新模式,推动路产路权保护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深度转变,为辖区内国省道安全畅通筑起坚实屏障。

一、“传统巡查+即时联合”:同频联动破壁垒,违法行为“违必纠、纠必快”。以往,跨部门协作中“沟通耗时长、问题处置慢”的难题,常导致公路违法行为处置滞后,影响路产路权保护效率。为破解这一困境,南靖公路分中心主动靠前,与南靖县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积极对接,创新成立“公路与执法联合协作联络室”,并将联络室设立在公路分中心院内,由执法大队派驻人员办公,真正实现“办公同址、信息同享、处置同步”的协作新格局,巡查+执法的即时联动模式,有效缩短了问题处置时间,对突发性公路违法行为形成“快反应、严处置”的高压态势,有效提升路产路权保护效率。

二、“健康出行+普法宣讲”:骑行普法接地气,护路法规“活起来、入人心”。“摆展板、发传单”的传统路政宣传模式,存在传播范围有限、群众参与度低、知识接收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扩大公路法律法规传播覆盖面,让护路知识真正走进群众生活,南靖公路分中心以全国第十一个“路政宣传月”为契机,创新拓展宣传思路,组建了一支由分中心人员组成的公路普法骑行队,开展骑行宣法护路活动,骑行队员身着印有“携手爱路护路、共赴美好前路”的宣传服装,沿省道318线旅游公路骑行,一路向沿线村庄、商铺、加油站群众分发《公路法律法规摘要》《路产路权保护指南》等宣传资料,结合路产侵权典型案例,用接地气的方言向群众讲解“擅自挖掘公路会面临哪些处罚”“占用公路摆摊设点有什么安全隐患”等实用知识;遇过往车辆时,主动上前,为司机送上“安全行车提示卡”,提醒注意避让公路养护作业区域、不超限超载行驶。骑行宣传活动,全程覆盖沿线3个乡镇,惠及群众100余户,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关于公路养护、路权界定等疑问40余条,让公路法规从“纸上”走进群众“心里”,沿途动态传播爱路护路知识。

三、“传统巡查+无人机辅助”:空地协同补盲区,隐患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南靖县辖区内国省道多穿行于山地丘陵之间,部分路段临崖临水、穿林而过,人工巡查时不仅存在“视野盲区多、危险区域难抵达”的问题,还面临巡查效率低、隐患排查不彻底的困境。为破解山区公路巡查堵点问题,分中心引入无人机技术,构建“地面巡查为主、空中巡查补位”的立体化巡查体系,针对山区路段高边坡、桥梁下方、隧道进出口、公路沿线遮挡物后方等人工难以抵达的区域,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进行空中巡查,精准识别公路隐患点,实现巡查全覆盖、隐患无死角,有效将公路安全隐患一网打尽,有效保障公路通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