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一线观察:厚植创新融合沃土 谱写福建高质量发展新篇
2025-11-26 12:39 福建日报新福建

  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10月来闽考察时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近年来,福建在创新融合领域成果显著:高新技术企业超1.5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破4000家,突破九价宫颈癌疫苗等关键技术,建成8家省创新实验室,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高新区年工业产值破万亿。不过,部分区域仍存短板:产业上,企业多集中中游制造,附加值低,腰部、小微企业支撑弱;创新上,高端人才短缺,高能级平台不足,校企合作少;赋能上,融合支撑体系不完善,成果转化慢,平台作用未充分发挥。福建需立足优势破瓶颈,推动创新融合升级。

锚定 “四聚焦”,巩固既有优势

聚焦产业需求,深化技术攻关。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更新技术清单,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关 “卡脖子” 技术,扩大 “揭榜挂帅” 范围,借鉴区域经验建立市场导向的项目立项机制。

聚焦平台能级,集聚创新要素。推动省创新实验室形成 “研发—中试—落地”闭环,升级技术转移中心,引入第三方机构运营知识产权,支持企业与高校建联合实验室,招引高端研发机构。

聚焦企业培育,构建梯次格局。实施高企“增量提质”和专精特新“育苗壮干”工程,对龙头企业支持建国家级技术中心,对中小企业推广“科技贷+股权投资”,落实研发政策,借鉴“鸿鹄引才”引育高层次人才。

聚焦生态优化,营造创新氛围。推进新型基建,建公共算力平台,推广“光储充检换”模式,支持“无废工厂”建设,借鉴“科创服务专区”经验,提供全周期企业服务。

破解 “三瓶颈”,探索升级路径

突破产业结构瓶颈,培育多元动能。按区域禀赋发展高附加值集群,加快 2.5 产业空间建设,推进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扶持中小微企业,加速新业态成长。

突破区域协同瓶颈,打造联动格局。建立创新资源共享机制,深化县域产业链培育,以“四链融合”精准招商,支持新型研发形态,引进高端人才项目。

突破成果转化瓶颈,构建赋能体系。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形成“五项清单”和对接机制,发挥场景中心作用,举办对接活动,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

强化“三保障”,夯实制度基础

优化政策供给,精准扶持。修订融合发展措施,参考区域政策框架,加大“硬科技”支持,完善首台(套)补贴与风险补偿,推出“政策计算器”提升兑现效率。

创新金融服务,护航发展。扩大省级科创基金规模,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开发新型金融产品,设首贷续贷中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营造开放环境,激发活力。依托金砖创新基地深化国际合作,办两岸、港澳科创对接活动,优化科研评价,赋予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

推动科创与产创深度融合,是福建践行总书记指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需狠抓落实,让创新要素涌流、产业活力迸发,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福建力量。

【作者单位:厦门市湖里区政府,系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69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