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40年代的福州
有着这样一处古厝
每当夜幕降临
就会送出一束束“红色电波”
为福州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它就是位于
台江区太平山山仔里16号的
高家大院
也是解放战争时期
中共闽浙赣省委设立在福州的
联络总站旧址
房子里每一级台阶
每一块木板,每一块青砖
每一根梁柱……
仿佛都在诉说着
那段峥嵘的岁月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1938年6月,闽北(党组织称闽浙赣特委)、闽东和闽中(原属中共闽粤赣省委领导)三个老游击区合并形成闽浙赣边区,其党组织合并组建为中共福建省委,承担抗日反顽、保持南方革命支点的重要战略任务。
1945年9月,福建省委先后派出省委委员苏华等同志到福州,在潭尾街42号找到锡箔杂货行老板高振云。在他的支持下,中共福建省委福州地下交通总联络站在锡箔杂货行成立,由苏华负责。不久,联络站转移到太平山山仔里的高家大院,这里三面临河,四周树木葱郁,地形十分隐蔽。
1946年7月,闽浙赣省委负责电台工作的高振洋,在太平山联络总站设立秘密电台,并约好频率和呼号与华东局联系。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挥师福建,解放战争形势大好。由于十兵团有十几万大军入闽,后勤保障问题至关重要。因此,情报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尽快收集到全省各县粮食年收成情况和国民党在福州周边粮库布置图。
为了解放福州,党组织派苏华再次潜入福州收集情报,并通过太平山联络总站传递。苏华到福州的当天晚上,就立即部署情报工作。第三天,就把详细的情报送到了先遣队所在地——建瓯。
“红色电波”不断划破榕城夜空,敌人开始注意到山仔里的高家大院。所以每当电台工作的时候,村里是全民皆兵,一旦发现有可疑人员进村,就马上报告,迅速转移电台。
除了神秘的电波,从这个充满革命浪漫传奇色彩的大院里,还走出了15位革命者,他们不仅为游击队提供人员、物资和情报,还接收新华社的电讯印发给福州地下党,用红色电波传播进步思想,为福州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你还想知道
福州哪些古厝里的红色故事?
在评论区告诉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