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麻黄披上了“白装”,似雾凇一般
湖畔大片木麻黄枝叶被“染”成白色,远望如披雪装,与湖面倒影相映成趣。近日,观鸟爱好者林女士向智慧海都平台报料称,福州长乐东湖体育公园(在建)内有一大片木麻黄被“染白”似雾凇一般,很是漂亮。24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层“白色外衣”实则是大批鸬鹚的粪便。专家表示,该区域紧邻湖泊,鱼类资源丰富,有大量鸬鹚栖息,所以产生了白色的粪便,远看如同一幅冬日美景。
现场:
白霜非雪,枝头尽是鸬鹚踪迹
观鸟爱好者林女士介绍,22日下午1时许,她与同伴在东湖体育公园湖畔观鸟时,意外发现大片木麻黄枝头泛白,宛如冬日雪景,景致十分惊艳。

木麻黄披上了“白装”,似雾凇一般
24日上午,记者来到上述湖泊附近的木麻黄林。阳光洒落,湖边绵延四百余米的木麻黄泛着银白光泽,仿佛披上了一件素雅的冬装。湖面上不时掠过成群鸬鹚,黑羽翻飞,如黑云压境;捕到鱼后,它们或停驻水面大快朵颐,或振翅飞回树梢休憩。

湖面上不时掠过成群鸬鹚
走进林间,浓烈的气味扑鼻而来,枝干、叶片乃至地面均覆盖着厚薄不一的白色粪便。仔细观察可见,这些粪便主要集中在向阳面的枝条上,抬头即见数十只鸬鹚蹲踞枝头,鸣声此起彼伏,鸟群密度远超普通林区。
专家:
环境优质,丰富食源引鸟群聚集
为何这片木麻黄林成为鸬鹚的“大本营”?福建省观鸟协会原会长杨金解释,这与鸬鹚的生态习性密不可分。

鸬鹚立在木麻黄枝头
“鸬鹚偏好栖息于枝干粗壮、枝叶茂密的树木,而木麻黄恰好具备这些特点。”杨金介绍,木麻黄不仅结构稳固、防风性强,还多分布于滨海湿地或湖泊周边,便于鸬鹚觅食后就近休憩。加之东湖紧邻湖泊,鱼类资源丰富,为这种“大胃王”水鸟提供了充足食物——一只成年鸬鹚每天可吃掉1~1.5公斤鱼。
鸬鹚属迁徙性鸟类,体长约90厘米,通体黑色,脸颊与喉部呈白色,嘴尖带钩,脚具全蹼,擅长潜水捕鱼。其每年11月从北方南下越冬,次年2月至3月北返。眼下正值越冬季,据初步估算,该区域夜间栖息的鸬鹚数量已超3000只,属于大型集群栖息点。
提醒:
观鸟正当时,倡导“观鸟不扰鸟”
大量的鸟粪会否对林木生长造成影响?林业技术人员表示,木麻黄枝叶偏细,鸬鹚粪便呈酸性,会腐蚀枝叶、抑制新芽生长。但随着来年春季雨水的冲刷,粪便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将渗入土壤,转化为天然肥料,反而有助于提升土壤肥力,促进树木生长。“到来年4、5月,这片林子就会恢复青翠。”

鸬鹚立在木麻黄枝头
眼下正值候鸟南迁高峰期。除普通鸬鹚外,黑脸琵鹭、白鹤、勺嘴鹬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也陆续抵达福建越冬。市民可在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塔礁洲湿地公园、兴化湾湿地等地观赏到丰富的候鸟群。
杨金呼吁公众在观鸟的过程中要践行“观鸟不扰鸟”理念:不投喂、不喧哗、不用闪光灯或无人机惊扰鸟类,以尊重与克制守护这份自然馈赠。“我们欣赏的是它们自由飞翔的姿态,而不是人为干预下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