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武夷山崇阳溪上,一座“焕新”归来的老桥正式向市民开放。原本朴素的桥身上,如今“长出”一座绵延151米的竹制风雨廊,不仅为市民遮阳避雨,更成为崇阳溪畔一处集通行、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生活新空间。
“走,去新桥上看看!”开放当天,不少市民结伴而来。有人伸手触摸廊柱,惊讶道:“这真是竹子做的?手感好结实!”几位老人倚栏眺望崇阳溪说:“这下好了,夏天不怕晒,下雨也不怕淋,还能天天来看风景。”
这座老桥改造是崇阳溪漫游道项目的重要节点。改造中,设计施工团队坚持“新老共生”,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在原有拱桥基础上,用3800多根4年以上的毛竹,为桥体“披”上了一座轻盈的竹廊。
“竹子是速生的绿色建材,三五年就能成材,这次让它为一座桥‘挑大梁’。”项目设计师、香港中文大学和清华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邵长专解释道,这座桥是“以竹代钢”的生动实践,竹材占比高达约90%。他进一步介绍,所选用的楠竹抗拉强度可达100到200兆帕,与普通钢材相当,具备轻质高强的特点;在经过高温碳化、阻燃等工艺处理后,其耐久性可达20年以上,满足公共场所的使用需求。
新建的风雨廊不仅美观,更十分“实用”。设计突破了传统廊桥仅满足通行的单一功能,致力于打造一个“分层式复合空间”:廊内设置了可灵活调整的摊位,未来可举办文创市集;立柱下方贴心地预留了插座,方便开展夜市活动;局部还增设了二层观景平台,将作为茶室对外开放。市民陈女士带着孩子边走边看,高兴地说:“以后晚上散步,顺路来逛逛市集、买杯茶,想想就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