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导报
标题图
霞浦:山海之间,诗生活从“丑石”中醒来
2025-11-24 15:44 海峡导报

1123日,在第四届中国·霞浦海洋诗会举行期间,众多嘉宾与诗人齐聚下浒镇四斗村上凤门垅村,共同为“丑石”诗歌馆揭牌。这座崭新的文化地标,见证了下浒镇打造“诗生活小镇”的构想一步步走向现实。

 

image.png

“丑石”诗歌馆揭牌。叶雨欣 摄

 

“霞浦是诗意流淌的‘中国诗歌之乡’,文脉绵长,底蕴深厚。”下浒镇党委宣传委员许良荣介绍,“自古以来,下浒便是文人雅士游历之地——昔有朱熹留韵文星明,今有蔡其矫题诗外浒滩。”悠久的传统为这片土地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与底气。

 

image.png

嘉宾参观“丑石”诗歌馆。 叶雨欣 摄

 

这段绵延的文脉,在四十年前再次开花结果。当时,作为“闽东诗群”核心成员的谢宜兴、刘伟雄在此相遇,共同创办了被誉为“全国五大民刊”之一的《丑石》诗刊。刘伟雄曾写下“带着一个乡村奔跑起来,从早春开始”,这句诗如今已成为上凤门垄村变迁的真实写照。置身于诗歌馆中,他感慨道:“看到馆中陈列的旧信与旧物,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谢宜兴阐释了“丑石”的深意:“‘丑石’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是未名诗人的挚友。我们愿做中国诗歌地基中那些不起眼的石头,默默支撑起整座大厦。”在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语境中,“丑石”也成为乡村建设的基石,为发展注入文化内涵。

 

image.png

采风团开展诗歌对谈。 叶雨欣 摄

 

从理念走向现实,“丑石”诗刊这一IP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活力。上凤门垅村曾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以前村里常住人口不足十户,产业基础薄弱,大多数人都外出务工。”四斗村驻村第一书记林庆溉回忆。

 

面对发展困境,当地构建起“镇党委+村支部+第三方公司”的三级联动机制,推动资源整合与整村改造。上凤门垅村成功流转民房17栋,并吸引诗人作为“新村民”参与建设。在上级支持下,该村陆续建成诗歌步道、星空露营地、“丑石”诗歌展陈馆、诗歌院子民宿、青年驿站、咖啡屋等多元业态空间,使诗歌真正融入村庄的日常肌理。

 

image.png

诗与自然课堂研学活动。林庆溉 供图

 

在运营层面,上凤门垅村持续推动民宿、研学等业态常态化发展,有效带动村财与村民双增收。今年以来,该村已共举办大型文化活动4场,承接主题党日、团建等活动5场,服务140人次;举办诗歌研学3场,实现营业额约21.4万元。今年四月以来,依托“丑石”元素和“丑食有味”品牌,线上线下累计销售花生、橙子、地瓜粉丝等农产品货值10万余元,村财增收1万余元,村民通过参与运营与销售,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发展机遇不断青睐这座诗意村落。随着今年年底宁上高速延伸段通车,从福州、宁德等地前来下浒的时间将缩短一小时,预计带来大量客流;同时,中国・霞浦海洋诗会已将凤门垄村设为采风点,为其带来持续关注。展望未来,下浒镇镇长余光雄表示:“我们将以‘丑石’诗歌村落为起点,持续推进‘浒上诗生活’小镇建设,打造更多蕴含诗韵、在山海间绽放魅力的特色村落。”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