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福州
标题图
27岁英烈!吴石情报组潜伏者绝笔书曝光
2025-11-24 11:35 福州日报





英雄之名王正均(1924—1950),福州市人,中共隐蔽战线吴石情报组成员。1950年3月1日在台北被捕,8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英勇就义。


【隐蔽身份】国民政府福州新闻检查处文员,国民党“国防部”二厅中尉、“国防部”参谋总长办公室少校副官。








王正均。(受访者供图)

“鲁弟:我因吴石案被牵连处死……我无言可诉!四婶只我一子,未奉终养,天下以均为不忠不孝之人。希你日后归家,视四婶为己母……”


这封写在长40厘米、宽25厘米毛边纸上的绝笔书,字迹从容,字句间满是赤诚与遗憾。绝笔书的主人,是福州籍隐蔽战线英烈王正均。这是他就义前,写给堂弟王正鲁的诀别信。


王正均绝笔书。(受访者供图)

“绝笔书书法法度从容,交代的事宜明确简洁,坦然面对死亡,唯独没有挑明他已秘密从事我党情侦工作的真实身份。”《冷月无声:吴石传》作者郑立说。


1924年生于福州三坊七巷的王正均,童年便饱尝人间疾苦。抗战爆发后,奶奶饥寒而逝,父亲饿死,小妹被卖作童养媳,16岁的他被迫扛起家庭重担,为人代写书信、文章赚钱养家。贫寒的家境未磨灭他的棱角,反而塑造了坚毅不屈的性格,为他日后走上红色道路埋下了种子。


1945年,他进入国民政府福州新闻检查处工作,全家随之迁回三坊七巷。在这里,他与后来一同牺牲的革命志士聂曦成为邻居,两家同住一进院落,交往日益密切。在聂曦的影响下,革命思想在王正均心中生根发芽,他暗下决心投身革命事业,这份信仰很快迎来了践行的契机。


1946年,王正均突然接到任务,前往南京任职国民党“国防部”二厅。这一突如其来的转变让家人困惑不已。王正均堂弟王兴说:“王正均突然高就,全家都觉得莫名其妙,因为我们把整个家族沾亲带故者过滤了一遍,发现没有一个人在军界工作。”当王兴对王正均突然“高就”有所明白时,已是王正均为其所信仰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生命时。1950年岁末,王兴在《永安电讯》上看到了王正均牺牲的消息,这才知道王正均早已秘密为党工作。


1949年,王正均随吴石赴台,担任侍从副官,在敌人心脏地带开展情报工作。郑立介绍,从台湾“国防部”的原始档案记载中,可以确证如下事实:吴石曾将一些密件,由王正均密送给陈宝仓制成表格,详注台湾驻军部署及沿海防御工事。由陈宝仓带往香港交吴仲禧,再由吴传给我华东局敌工部。


1950年初,因中共台湾省工委遭严重破坏,吴石情报组逐渐暴露。先是中共华东局特派员朱枫2月在舟山被捕,紧接着是吴石情报组核心——吴石3月1日夜被捕,王正均也于同日被捕。


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与严刑拷打,王正均始终坚守气节。有人劝他:“你仅是副官,系吴石从犯,只要认罪悔过,或许能保住性命。”但他始终以“不知道”“不懂得”回应,拒不承认任何“罪行”,不愿以牺牲信仰换取苟活。临刑前,他留下两帧照片,胸前被挂着“叛乱”二字,却依旧正气磅礴、英风凛烈。1950年8月10日,27岁的王正均在台北马场町从容就义。


王正均堂弟王正鲁冒着被监控的危险,领出他的遗骸。王正鲁手捧骨灰盒,将王正均安葬在台北“福州山”。这一别,就是60个春秋。


2011年7月1日

王正均获追授“革命烈士”称号

同年11月

王正均在大陆的4名亲属

踏上台湾岛

迎回了烈士的遗骸






如今,在北京无名英雄广场的纪念墙上,王正均的名字与众多隐蔽战线的英雄们一同接受后人瞻仰。在福州市革命英烈纪念园的长安堂烈士馆内,覆盖着国旗的王正均骨灰坛静静安放。橱窗里,洁白小花圈中央,一颗红心熠熠生辉,两侧的遗像与小传,以寥寥数行文字,诉说着这位福州籍英烈短暂而壮阔的一生。







每一个沉默的身影,都是照亮统一之路的星光;每一段隐蔽的传奇,都是刻入民族血脉的荣耀。如果你也是隐蔽战线英雄烈士的后人,也有想迎接烈士“回家”的心愿,请拨打党报热线83751111提供详细信息,我们核实后将跟进报道。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