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23日讯(通讯员 林金连)时下,平和文峰镇南霞村百亩蔬菜种植基地迎来了茄子的丰收季。放眼望去,连绵的梯田间,沉甸甸的紫茄挂满枝头,村民们俯身其间,熟练采摘。一条新落成的山地单轨运输车贯穿田间,将满载的茄子从高地稳送下山。在山下的集中点,其他村民们对运抵的茄子进行分拣、装箱。整个基地从采收、运输到预处理环环相扣,共同勾勒出一幅高效协同的丰收图景。
据了解,该基地是文峰镇深化“退果还耕”政策、做好“后半篇文章”的生动缩影。通过科学轮作模式,基地持续产出多种高效益作物。继前期吊瓜、白玉丝瓜喜获丰收之后,眼下接力成熟的茄子成为田间“新主角”,形成了“一季接一季”的稳定产出格局。
“我们根据不同作物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种植,既确保土地不闲置、高效利用,又让村民全年有活干、有收入。”南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荣亮介绍,“新投用的单轨运输车解决了山地运输难题,运输效率比人工挑运提升了三倍以上,也大大减轻了村民的劳动强度。”这种“设施农业+科学轮作”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土地的产出和效益。目前,品质优良的高山茄子正被陆续发往市场,预计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南霞村通过“退果还耕+科学轮作”的模式,不仅成功盘活了土地资源,更推动了农业产业向多元化、机械化的转型升级,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