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观点
标题图
学思践悟:从《摆脱贫困》中感悟“四飞”智慧力量
2025-11-23 21:00 福建日报新福建 原创

        在省委党校学习期间,笔者认真重读了《摆脱贫困》一书,深切体会到书中“弱鸟先飞”的胆识、“滴水穿石”的恒心、“人民至上”的情怀等,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愈发鲜活,深刻感悟到书中所蕴含的“四飞”智慧力量。

        “先飞”的意识。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要有“先飞”意识。习近平同志强调,“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而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当年的宁德“老、少、边、岛、贫”,如果要摆脱贫困,不止于经济层面的扶贫,更要有思想层面的扶志。书中提到,“沿海开放省份广东开放得早,又走得快,成就斐然。最重要的是,广东人从上到下都有一种“先飞”意识,“先飞”欲望极其强烈,终究飞起来了。”书中也批评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强调要把事事求诸人转为事事先求诸己,认为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

        “会飞”的本领。书中通篇贯穿着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对“怎样丰满羽翼”,拥有“飞洋过海的艺术”进行了分析,要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要有“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山海田一起抓的发展思路。上世纪 90 年代,宁德当地摒弃“大而全”的冲动,山区不盲目搞工业,而是依托生态优势发展茶叶、食用菌,建立“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解决“种得出、卖不掉”的难题;沿海不满足于“靠天吃饭”,而是培育海水养殖、渔产品加工产业,推动“鲜货”变“干货”、“粗加工”变“精包装”。精准掌握“会飞”的本领,使得各项政策举措能够精准对接当地需求,取得实效。

        “群飞”的情怀。书中反复强调,摆脱贫困,最终是要让所有群众都能共享发展成果。这种 “不让一人掉队”的追求,便是“群飞”的情怀。摆脱贫困,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必须凝聚最广泛的力量,推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整体上摆脱贫困,走上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摆脱贫困的路上绝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从宁德的探索到全国范围的脱贫攻坚,无不体现党和政府带领大家“群飞”的为民情怀,通过集体的“群飞”,带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恒飞”的韧劲。书中最动人的莫过于对“滴水穿石”精神的阐释,摆脱贫困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久久为功的坚持。这种“恒飞“的韧劲,也是宁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地方小茶种”,产量低、无品牌的困境,到建立茶叶种植标准、培育优良品种、培训茶农技艺、打造茶叶品牌,再到数字化溯源、拓展电商渠道,几十年如一日,终于让“一片叶子”带动数十万农户持续增收。这种“恒飞”的韧劲,时刻提醒我们,唯有摒弃 “短视思维”,才能抵御更多的风险,才能行稳致远。

        重读《摆脱贫困》,更深切感受到,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需要以思想破局、本领支撑、情怀聚力、韧劲续航。作为新时代的践行者,我们要把书中的真理力量转化为日常行动自觉,在新征程上书写更精彩的乐章。

        【作者单位:福建商学院,系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第69期中青一班学员】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