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导报
标题图
向人民满意而行:一位基层民警的28年坚守——记2025福建省“最美基层民警”候选人吴国林
2025-11-22 10:33 海峡导报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22日讯(记者 何美娇)11月21日早晨8点整,冬日的阳光刚刚洒满石狮市公安局凤里派出所的院落,70多岁的洪大爷像往常一样走进派出所,但这次,他手里郑重地捧着两面旗帜。“吴教导员,我想和你们合个影。”洪大爷的声音有些颤抖,眼神里却透着不同往日的庄重。

这个简单的请求,让在场的民警们心头一暖。洪大爷是所里的“老熟人”——十几年来,他常常为一点小事就拨打报警电话,有时一天要打十几个电话,事无巨细都要找民警说道说道。然而,在教导员吴国林的带领下,凤里派出所的民警们始终把洪大爷当作亲人。“你们是好警察。”洪大爷紧紧握着吴国林的手,这句朴素的感慨,胜过千言万语的褒奖。把群众的每件“小事”,都当作“大事”来办——这是吴国林从警28年始终如一的坚守。

从青丝到白发,从刑侦一线到基层派出所,吴国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四个字的千钧重量。

剑锋所指:雷霆与温情的双重奏

时光倒流至1997年。初入警队的吴国林,面对的是石狮街头猖獗的飞车抢夺。时速超百公里的摩托车呼啸而过,群众被拽倒拽伤的案件频发,整个城市笼罩在不安之中。看着群众惊恐的眼神,吴国林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还百姓一个安宁的街道。年轻的他在侦缉队枕戈待旦,却敏锐地发现,仅靠警方力量难以织密天罗地网。“群众是我们最广泛的眼睛。” 这个朴素的认知,催生了一个创新的举措。

2003年,吴国林牵头组建了一支由2500多名摩托车工组成的“流动义务治安员”队伍。这些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城市毛细血管”;,成了治安防控的“移动哨卡”。最高峰时,一天摧毁11个盗抢团伙,6年间抓获犯罪嫌疑人2700余名。但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吴国林以健康为代价的付出。2005年,他的血糖值飙升到常人的三倍多,一个月内体重暴减70多斤。他却说:“百姓晚上能安心睡觉,比什么都强。”

image.png

早期吴国林参与紧急抓捕行动。(凤里派出所供图)

在禁毒战线工作的那些年,吴国林更是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他看来,一旦投入工作,就必须忘掉个人安危。2013年的一次缉毒行动中,面对穷凶极恶的毒贩,吴国林毫不退缩,最终带队摧毁了一个横跨多省的贩毒网络。从打击犯罪的雷霆手段,到守护群众的万般柔情,吴国林用28年的坚守,在剑锋所指处奏响了一曲动人的警民鱼水情深。

匠心独运:在执法的土壤里播种公正

如果说打击犯罪展现的是吴国林的“刚”,那么他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上的用心,则体现了他作为教导员的“柔”。2022年底,吴国林调任凤里派出所教导员,这个被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派出所”荣誉称号的集体,对他来说既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image.png

“执法规范是对人民最大的负责,也是对民警最好的保护。”吴国林这样诠释他的执法理念。他创建的“啄木鸟”案管组,成为凤里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之所以叫‘啄木鸟’,就是要像啄木鸟捉虫般,精准挑出执法中的每一个瑕疵。”吴国林说。

凤里派出所副所长许冰冰告诉导报记者,该管理机制运行以来,民警从被动接受整改到形成行动自觉,“我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改正问题,我能感受到整个团队积极向上的氛围和充满活力的精气神”。每日的“晾晒榜”让问题无所遁形,“吐槽榜”则让民警畅所欲言。三年来,凤里派出所执法质量考评稳居石狮第一,实现行政复议、诉讼案件“零纠错”“零败诉”。

但吴国林的管理,从来不只是“铁面”。2024年6月,一向很“守时”的辅警小曾连续两天迟到。细心观察的吴国林发现后,没有立即批评,而是私下了解情况。原来,小曾7岁的儿子因户籍问题,正面临着“无学可上”的窘境。

“别着急,我们一起想办法。”第二天,吴国林就赶到教育部门了解招生政策,做好沟通协调,帮助孩子顺利入学。重新焕发工作热情的小曾,不久后因工作出色收到群众送来锦旗。

这样的故事在凤里派出所比比皆是。民警小郑在处警时左脚三处骨折,吴国林在其住院期间悉心照顾,还向人社部门为他争取工伤认定。小郑深受感动,在伤势尚未痊愈的情况下,4月份就坐着轮椅来所里上班:“领导那么关心我,躺在医院也无聊,不如来所里搭把手,帮同事们整理档案、接接案。”

“我们是一家人。”这句话在凤里派出所不是口号。全所90名民警辅警,每个家庭吴国林都家访过。一尊尊为新人定制的"小金人"奖杯,镌刻着“人民警察源自人民”的格言,也凝聚着一个集体的灵魂。

宽仁之道:扎根泥土的治理智慧

从打击犯罪的前线到基层治理的后方,吴国林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凤里街道宽仁社区是石狮的发源地,“宽厚以待人、仁德播四方”的古训深植于此。吴国林将这一文化精髓注入基层治理,创立了备受警民称道的“宽仁工作法”。“基层治理就像绣花,要的不仅是力度,更是温度和精度。”吴国林这样形容他的治理理念。

“我们社区一有什么事找到吴教导员都能得到及时反馈,尤其在调解方面,群众间有任何矛盾纠纷向他求助,他都会积极处理,他很有亲和力,也很接地气。”凤里街道华南社区的吴书记谈起吴国林,便滔滔不绝。据了解,吴国林推动成立街道、社区两级综治中心,整合千余名群防群治力量,将公安的“订单分包”模式升级为基层治理的“闭环化解”。三年来,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521起,化解率96.42%,实现“零民转刑”案件。

今年8月,建筑工人苏师傅等十余人因被克扣工钱围堵工地。面对情绪激动的工人,吴国林没有简单地制止,而是一边安抚情绪,一边联动多部门,最终帮工人追回4万余元血汗钱。“群众找你,是把最后的希望寄托给你。”这是吴国林28年从警生涯的切身体会。

而他的“火眼金睛”,更让不法分子无所遁形。从劝下“轻生者”到识破其踩点盗窃,从连夜勘查到奋战9天抓获惯偷,吴国林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平安不仅是发案少,更是矛盾少、邻里和”。

凤里街道华仑社区的工作人员小胡说起吴国林,赞不绝口:“无论大事小事,吴教导员和派出所民警们都记挂于心,不管居民反馈什么问题,他们都会积极处理。”平易近人、做事雷厉风行是小胡对吴国林发自内心的评价,“我们居民都非常喜欢吴教导员和社区民警,教导员经常来到社区,走进居民家与大家聊聊天,了解居民的情况和需求”。

此心安处:把人民满意化作城市温度

在凤里,服务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每个细节的精心打磨。走进凤里派出所综合服务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倒T型的“膝盖友好型”柜台,这是吴国林根据老年人和残疾人的需求特别设计的。

image.png

改造升级后,凤里派出所综合服务中心温馨明亮。(凤里派出所供图)

“现在到凤里派出所办事,大门口就可以办理,不怕风吹雨淋日晒,停车也方便,还可以1个小时免费。”正在办理业务的陈先生满意地说。服务窗口前移到沿街,增设临时停车位和充电桩;24小时自助服务厅灯火通明,“一件事办成”监督窗口高效运转;引入AI人工智能引导员“小狮妹”……这些贴心的服务举措,都凝聚着吴国林的心血。

“服务群众,要的不仅是热情,更要专业和用心。”吴国林说。在他的推动下,综合服务中心整合了120项公安高频业务,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办结”。2025年3月,该窗口获评"福建省巾帼文明岗"。

除了日常服务,吴国林更把目光投向了那些需要特殊帮助的群体。2024年11月,市民刘大爷的孙子因非婚生育母亲改嫁,多年无法落户,眼见就要入学了,心里焦急万分。吴国林了解情况后,积极多方奔走协调,组织民警往返医疗卫生、司法鉴定等部门,最终帮孩子上了户口。“吴教导员,我孙子的户口报上了,读书的事终于有着落了。”刘大爷特地到凤里派出所表示感谢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更让人感动的是,2024年3月,得知辖区五星小学学生小许诊断出患有罕见的脊髓性肌萎缩,每年治疗费用高达10余万元后,吴国林与所长蔡海炳积极争取到了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的“团爸团妈”项目支持,实现“领养式”帮扶。此后,他们又先后帮扶了50名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为50个家庭托起希望。

image.png

吴国林向中老年易受骗群体进行反诈宣传。(凤里派出所供图)

“人民满意,最终要落在一件件具体的实事上。”这句话,吴国林说了28年,也做了28年。“再难缠的群众,他都能耐心沟通。”“我刚来时不太适应,吴教就手把手地教我”“他经常到社区耐心调解纠纷”……在凤里,提起吴国林,每个人都能讲出几个温暖的故事。

“教导员以身作则,做事风格真实不造作,我们跟着他能获得很多学习成长。”尽管与吴国林仅共事一年多,在许冰冰心中早已将他视为学习榜样,“我们在不断学习去成为像教导员这样优秀的人民警察。”面对这些赞誉,吴国林总是谦逊地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向人民满意而行。这条路,他走了28年,还将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因为在他心中,人民的满意,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每一天都需要重新出发的起点。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