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位于浦源镇上洋村的周宁县农汇种植专业合作社,一畦畦青翠的白花菜铺展开来、甜玉米的枝叶迎风摇曳,农技专家兰准柄正俯身察看作物长势。多年来,他几乎保持着每天到田间地头走一圈的习惯,以便及时了解作物的生长情况。
2008年,兰准柄作为超大公司周宁基地技术总监、基地总经理赴任周宁。工作期间,他被周宁的生态环境、友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子女就学、居住、贷款等方面的人才政策所吸引,决定留下创业。
2012年,兰准柄成立土地面积256亩的周宁县农汇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种植大户”模式,种植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促进粮食作物、蔬菜产业规模化种植。

合作社的十亩试验田是兰准柄的“创新实验室”,每年,来自全国的60多种农作物在这里试种。在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的技术支持下,他成功筛选推广了“泰甜88”甜玉米、“白玉”系列白花菜、“贝贝”西洋南瓜等多个优良品种,提升了周宁高山蔬菜的知名度。
其中,“贝贝”南瓜成为2017年周宁唯一供应厦门金砖会议的农产品,“泰甜”系列甜玉米已在周宁成功试验推广种植近万亩。
合作社创新推行“一年三茬”轮种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农作物的分批种植和销售,不仅吸引宁德、温州等地客商稳定上门收购,还向福州等地电商平台供货。“我们合作社一年耕地一次,11月份开始清理田间地膜、枝干,撒石灰,犁地,泡水减少病虫害,为次年春耕进行准备。这样不仅每亩节约300元人工成本,还不影响农作物轮换衔接。”兰准柄说。
目前,合作社年总产值约12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180多户,促进农户人均增收5000余元。
2021年兰准柄被推选为周宁县高山马铃薯协会秘书长,2022年被评为“周宁县乡土人才”,2023年被评为宁德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和责任,也化作他探索农业前景的新动力。
问及这位“新农人”的下一步计划,兰准柄准备继续新品种试验,并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农业生产技术。他说:“我想接收更前沿、更现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多引进更适应周宁气候、附加值更高的农作物品种,为乡村振兴贡献一点力量。”

往
期
推
荐



图文来源:阮玮薇
本文编辑:陈义冰
二审:魏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