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厦门
标题图
一张老照片背后的青春岁月
2025-11-21 19:33 厦门离退休干部公众号


时光留影,岁月铭心。

一张旧照片,定格人生的印迹;一段往事,承载温暖的记忆。本服务号推出《老照片》栏目,诚邀老同志们分享对人生往事的情感倾诉,讲述珍藏在照片背后的真情故事。

本期由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市文联原党组书记林起带我们走进他在厦大电子厂工作、学习的那段青春岁月,共同感受充满真情与热血的美好时光。

难忘的岁月

回想昔日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虽然已过去数十年

却在我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图片

林起 ( 二排左二)与大学同学在厦大留影







每当看到这张珍藏数十年的黑白照,我总会情不自禁忆起当年参加高考前,在厦大电子厂工作的那段经历。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曾在厦大电子厂当过两年工人。虽然时间不长,却是我人生岁月里的一段特殊经历,也是重要转折时期。

1976年秋,高中毕业后待业在家的我,遇到了一次招工机会——厦大综合电子厂招工人。这是一家以厦门大学物理系部分教师为骨干的校办工厂,我有幸被录取。厂里百来名职工中年轻人占八成,大部分是刚从乡下回城或者高中毕业后按政策规定留城的年轻人。工厂分为机械、电子和整机三个车间,厂部设在厦大南校门与南普陀一墙之隔的原物理楼内。

进厂时,我从学徒工做起,每月工资18元。正常情况下,要满三年转正成为师傅才能领到36元。一年后,我的工资上调到24元,并被分配到整机车间当工人,从手工绕制漆包线做起,再到制作变流器,最后协助安装心脏起搏器整机……

当时整个工厂的氛围比较宽松,无论厂领导、车间主任,还是普通职工,相互之间都相处得非常融洽,工作起来心情十分愉悦,让人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记得当年上班,每天上午还有工间操:我们几个年轻同事,每周都会相约到相距几十米外的南普陀素菜馆,轮流请上5角钱一盘的炒米粉,那古早美味至今难忘,同事间的情谊也因此加深。

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工厂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诸多学习机会。每次工作中遇到共性问题,厂部或车间都会通过早会,由专人及时指出并答疑,还不时为职工提供听讲座和报告的机会。正因为有这样的基础条件,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时,全厂大部分年轻人都抓住机遇积极备考。在恢复高考的前两年,超过一半的年轻职工考上大学,使这里成为当年录取率最高的单位之一。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举办了两次高考,第一次我以理科生身份如愿上线,但当时政策规定先录取下乡知青;同年,我又以文科生身份再次参加高考,终于如愿考上了厦门大学。

后来,厦大电子厂的这批年轻同事,很多成为国内外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和骨干。我的工友郑兰荪和田中群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还有许多工友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任职,成为科学家和知名医生。如今,不少已过退休年龄的昔日同事,仍在不同行业发挥余热。

回想昔日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虽然已过去数十年,却在我记忆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那是我步入社会的第一站,那些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为我大学毕业后走上新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