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21日讯(记者 石程罗纳 通讯员 江昌铭 张玉辉)11月15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外科学术会议在厦门召开。本次大会由厦门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裴晓华教授名医工作室主办,厦门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学分会等承办,以“医鹭传岐、传承创新、融合共进”为主题,采用“线下+线上”双模式,设置五大专题学习班及分会场,汇聚全国各地中西医外科领域权威专家学者,搭建起高水平学术交流与协作平台,推动中西医结合外科事业高质量发展。
成立两大学术平台 五大专题学习班亮点迭出
会议期间,两大重要学术平台揭牌成立,为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厦门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病学分会成立并选举产生首届委员会,陈隽鹏教授当选主委,裴晓华教授任荣誉主委,将凝聚闽西南中西医智慧深化融合;“国家中医优势专科乳腺专科联盟”同步启动,厦门市中医院乳腺科联合省内外15家省、市、县级医院乳腺专科,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乳腺疾病诊疗协作网络,破解资源分布不均、诊疗水平参差等难题。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乳房切除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综合征项目也随之启动,标志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病症迈入规范化、系统化新阶段。
学术研讨紧扣临床需求,五大专题学习班亮点迭出。乳房切除术后快速康复、中西汇通普外新视野、糖尿病足创面诊疗、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应用、“红炉点雪”研究生学术交流等专题,覆盖外科多领域。专家围绕乳腺癌术后康复、乳腺结节诊疗、胃肠道肿瘤治疗等热点,分享前沿成果;大会重点围绕由厦门市中医院拟牵头制定的《乳房切除术后淋巴水肿综合征中西医诊疗指南》等多项共识展开讨论。
普外科领域成果显著,“2025年厦门市首届中西汇通普外新视野学习班”以高难度手术演示开篇。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燕速教授演示减孔腔镜胃癌手术,厦门市中医院副院长邱兴烽教授展示“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Uncut Roux-en-Y吻合手术”,尽显微创技术实力。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学习班成大会特色。该学习班推广乳腺推拿、艾灸等标准化技术,通过循证研究让疗效可量化,助力患者康复。会议期间,医院自主研发的中药奶茶、茶饮、冰激凌集中展示,八段锦示教团队现场指导,让嘉宾直观感受中医药“融入生活、服务健康”的现代理念。
厦门市中医院针对糖尿病足等血管相关性难愈合溃疡,创新采用“供给侧改革”诊疗模式,将中医全身辨证调理、外洗药抗感染、托腐生肌等特色技术,与现代血管介入、植皮手术等结合,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有效提高保肢率。乳腺科领域,医院构建“预防—治疗—康复—慢病管理”一体化模式,在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
为培育医学后备力量,大会特设第一届“红炉点雪”研究生学术交流会,来自厦门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学者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交流会聚焦乳腺疾病、中医药科研方法与临床转化,围绕科研思维构建、论文写作等维度展开探讨,为医学后备力量搭建了优质学术成长平台。
贡献“中医院力量” 打造“能中会西”人才梯队
厦门市中医院院长常静玲在致辞中表示,医院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持续深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创新,在胃肠肿瘤、乳腺疾病、甲状腺疾病、疝外科等优势领域,推动中医整体调治理念与加速康复外科深度融合;在疑难创面修复领域,探索中医煨脓生肌理论与现代介入技术的创新结合;同时加强人才培养,打造“能中会西”的复合型人才梯队,构建内外兼修、防治并举的中西医结合外科新高地。
此次学术盛会的召开,通过五大分会场的精准设置,实现了外科各领域中西医融合的深度交流,达成了“规范诊疗、创新技术、共享资源、培育人才”的核心目标,不仅促进了中西医外科领域的经验分享与技术交流,更凝聚了行业共识,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指明方向。未来,厦门市中医院将继续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与中医优势专科平台,深化专科联盟建设,推动诊疗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让中医药特色优势惠及更多患者,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贡献“厦门智慧”与“中医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