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20日讯(记者 傅韬旭)20日,厦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厦门这五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邀请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林晓东,市中级法院副院长李志远,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陈高润,市公安局副局长黄卫东,市司法局局长许俊强,市执法局局长陈挺华,介绍“十四五”时期厦门平安建设的成就情况。
林晓东表示,过去这五年,厦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和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聚力打造最具安全感城市,荣获全省平安建设考评“八连冠”,被评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打防并举,社会治安更加有序。群众安全感率连年保持在99%以上,涌现出了“全国模范公安单位”莲前派出所等一大批政法战线先进典型。现行命案、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保持100%侦破,小案快侦率连年居全省第一。创新精准反诈“厦门经验”,严密防范、严厉打击群众深恶痛绝的电信网络诈骗,实现电诈刑事警情连续五年下降,避免经济损失超20亿元。全省率先完成禁毒地方立法,禁毒工作群众满意度连续三年全省排名第一,成功获评“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坚持“科技引领+社会共治”,大数据、无人机、人工智能与联管联控、群防群治深度融合,催生了基础管控中心、三级巡防模式、海防联管联控中心、标准化智能社矫中心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亮点品牌。
抓源治本,化纷止争更加有效。出台《厦门市行政调解规定》,规范行政调解活动。成立全省首家商事调解协会,规范商事调解行业管理。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共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万余件、涉及金额41亿元,调委会平均调解案件数居全省第一。2024年全市两级复议机关受理复议申请比2020年增加133.5%,案结事了率达85.5%。创新“综治中心+信访工作”融合发展,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连续4年达100%,信访总量连续2年下降。在市、区、镇(街)、村(居)广泛设立“近邻信访评理室”,组建逾7000人的评理员队伍,在基层一线化解矛盾,实现末端治理向前端预防转变,累计评理各类矛盾纠纷6536件。
心系群众,安全监管更加有力。扎实推进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建立健全亡人事故深度调查、敏感交通警情复盘等防控机制,道路交通亡人事故“九连降”。统筹安全与便利,以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护航每一场大型活动的顺利举办,最大限度降低对群众日常出行的影响。公安机关主动靠前,协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时铲除制假售假窝点、斩断非法利益链条;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涉嫌销售假肉制品等案件时,同步开展民事公益诉讼调查,让不法分子“不敢再犯”。
践行法治,服务发展更加有为。近年来厦门在全国100个城市法治政府建设第三方评估中均名列前茅,相继获评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坚持“立改废”一体推进,先后推动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地方金融条例、数据条例等一批培育和规范要素市场的地方法规。设立涉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涉台仲裁中心,成立厦门国际商事法庭、厦门涉外海事法庭,加快海丝中央法务区厦门片区建设,集聚法务及泛法务机构超过900家。在全国率先出台包容审慎监管执法规定,全市编制“四张清单”2395项,作出不予处罚、从轻减轻处罚的案件上万件、减免金额上亿元。出台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若干措施,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等创新监管方式,让企业不再被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所扰。城管执法部门积极探索“摊规点”“适当跨店经营”等包容审慎监管模式,让城市文明与烟火气一起“升腾”。制定全国首部公共法律服务地方法规;常态开展“法律服务进千企惠万企”、村居法律顾问服务等活动,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海丝法务通”等服务平台还循着“丝路”走出国门,为企业“出海”提供法律服务。
发布会上,相关领导还就记者关注的“十四五”时期厦门持续深化公安政务服务的工作和成效、如何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