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漳州
标题图
漳州市首个“科技村落”建成
2025-11-20 21:27 新福建

福建日报客户端·新福建11月20日讯(记者 杨凌怡 通讯员 林国容)19日上午,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与长泰区农业农村局共建的岩溪镇湖珠村“科技村落”通过验收,标志着漳州市首个“科技村落”正式建成。

验收组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具备坚实的建设基础、明确的产业依托、有力的科技支撑及稳定的资金保障,各项任务指标均圆满完成,成效显著,同意通过验收。

def2a44649299efb8efbdf5fd7fc6b19.jpg

“科技村落”建设是国内首创的乡村振兴建设模式,核心在于搭建科技进村入户的直通平台,通过整村推进的实施路径,该模式精准对接国家、省、市、县、乡五级科技资源,创新形成科技特派员集团化服务机制,围绕村落特色产业开展全产业链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

作为“科技村落”建设的核心力量,省农科院亚热所早在项目启动之初便牵头组建专家服务团队,聚焦湖珠村生态果园提质、香药产业培育、林下经济增效等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针对当地配套技术紧缺、产业效益偏低等突出问题,系统性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先后研发并落地紫苏高效栽培、果蔗脱毒杯苗直种等多项核心技术,同时规范林下中药材栽培模式,创新生态果园建植及“药+菜(粮)”间作套种等复合栽培模式,并在该村推广适合的新农机、新农药、生物防治材料等,全方位推动湖珠村“生态富民产业”提质增效,项目自2023年开展建设,在一年的时间里,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长2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15%。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省农科院联合省农学会发布实施《“科技村落”建设与管理指南》团体标准,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标准化技术规范,有效提升了“科技村落”申报、管理、考核评价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使其成为科技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标志性模式。截至目前,省农科院已在全省范围内培育共建“科技村落”41个,形成多点开花的良好格局。

“帮我们解决了产业的难题,也带给我们更多信心。”金仑农场负责人洪百中告诉记者,依托省农科院牵头共建的“科技村落”的落地,创新了“四位一体”林下立体种植技术,构建了生态体系,推动长泰2000多亩桉树林、果树林实现“林下种药”转型,带动该村及周边乡镇增产1000多万元。 

此次“科技村落”落地的湖珠村,是长泰区岩溪镇下辖的山区行政村,地处长泰西北部。作为一个农、林、民营企业多元发展的山区村落,该村坚守“生态富民”产业导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成功构建“三产融合”的特色发展模式。凭借扎实的发展成效,湖珠村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文明村”“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点”“福建省农业科技推广示范村”等荣誉。

当前,湖珠村以“科技村落”创建为抓手,重点培育香药、生态果蔬及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经济与社会效益持续提升。“科技村落”的科技赋能效应显著显现,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协同合作,持续强化科技赋能,重点培育乡土人才队伍,充分释放‘科技村落’服务平台效能。”省农科院亚热所副所长、院闽台特色果蔬乡村振兴科技服务团队首席专家姜帆表示,团队将系统推广“科技村落”建设的成功经验,严格落实“组建一个专家团队、培育一个科技村落、带动一个特色产业、辐射周边区域、助力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县域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