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漳平市永福镇秋苑村佑任共富花场的温室大棚里,65万株君子兰生机盎然,绿意葱茏,工人邓晓菲正熟练地整理着君子兰花苗。秋苑村村民邓晓菲是花场的固定工人,每月有4500元的工资,还能照顾孩子,生活充实而幸福。
共富林场是龙岩林改又一新探索,是我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成果和突破。
武平万安镇捷文水库(武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乡村振兴和亿万农民福祉的“国之大者”。作为全国重点林区,我市森林覆盖率达79.21%,连续46年保持全省首位。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以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为抓手,持续打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武平经验”升级版,不断改革创新,努力增强生态优势、激发绿色动能,林业改革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有效促进了林业发展、林农增收、林区繁荣,为全国深化集体林改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龙岩样板”。

共富林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龙岩市共富林场试点建设方案》印发,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创新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的林业共富机制,深化林业综合改革,通过整合碎片化林地资源、推动林业产业多元发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一批组织有序、规模适度、产业效益显著的共富林场,带动林农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力。
➤特色产业有效带动全域共富。大力发展“一县一品”特色林业(武平灵芝、长汀茯苓等),今年上半年林业总产值247.9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林下经济产值108.8亿元、经营面积1022.8万亩,林产工业产值127.8亿元、同比增长6.5%,森林旅游创收72.5亿元,绿色经济成效显著。
➤创新共富林场立体经营模式。统筹碳汇、森林经营与林下经济,上半年生态旅游产值达48.4亿元。武平盛达林场以“公司+基地+农户”机制发展紫灵芝,带动500户农户月均增收5000元;长汀辉鸿林场通过“人大代表+党支部+合作社”模式,117户农户年均增收超5万元......各地以林地入股、收益分成激活资源,有效破解集体增收难题。
➤创新机制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共富林场创新推行林权折资量化的林票和碳票机制,发行股金型林票1492万元,覆盖合作山场4643亩。同步开发全省统一林业碳中和林项目,备案签发碳汇量7.5万吨,发行林业碳票14张,实现生态价值有效转化。
根据规划,龙岩将分三阶段推进共富林场建设:2025年底前打造10家标杆林场率先探索,2026-2028年年均新增35家以上并逐步总结推广,到2028年形成一批典型示范样板。徐徐展开的共富林场实践,正成为破解林业发展难题、带动林农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2346”机制构建“升级版”体系
唯有大胆革新,方能破除障碍。为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市总结提升林改“2346”工作新机制——
“2”即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两大试点市建设,大力发行林票、林业碳票。
武平万安镇捷文水库(武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3”即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开展以促进“多方得益、多式联营、多重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三多”改革试点。
“4”即坚持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四库”联动,通过实施森林生态修复、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生态保护等,不断巩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打造一批“森林水库”的样板;通过践行大食物观,发展林下经济、培育木本油料、森林果蔬等,打造一批“森林粮库”的样板;通过发展精致林业、高效经营林业,推行林票、碳票运行及林权抵押贷款等,提高林权价值增益,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打造一批“森林钱库”的样板;通过营造高固碳林、开发林业碳汇项目、发行林业碳汇券、实现林业碳汇交易等,打造一批“森林碳库”的样板。
“6”即坚持产权、产业、政策、融资、科技、人才六大支撑体系驱动,持续推进林业采伐制度改革、林业碳汇机制、林业金融服务、林业经营机制、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机制、司法护航生态机制“六大”创新,奋力谱写机制更活、产业更优、生态更美、百姓更富的龙岩林改新篇章。
一项项举措,汇聚起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绿色提质、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在森林覆盖率近80%的闽西大地,正走出一条具有龙岩特色的林改新路子。

大胆突破 点绿成“金”
改革的落脚点都是促进百姓增收致富。我市把改革写在山水之间,让绿色群山变“幸福靠山”,通过在实践中和理论上大胆创新突破,在持续深化林改过程中探索出一条“兴林富民”的产业发展之路。
一项项创举在闽西大地涌现——
✍创新林业金融服务。武平县在全国率先打造“e林通”服务平台,以数字赋能推动林改提档升级,服务林农更加有力有效。搭建覆盖全市的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目前共发放林业贷款13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福林票”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发行股金型林票18批次,经营面积5620亩,发行金额2001万元。在全市推广林业碳汇指数保险,提供碳汇损失风险保障4711万元。
✍创新林业经营机制。上杭县持续开展集体林地林木股权改革试点,实行山林折股、收益按股分配,发放集体林地林木股权证2073本,8943位村民变成股东。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林业建设,福建和康药植公司在上杭打造全国最大的中草药“骨碎补”苗木繁育种植基地,广药集团康美药业在长汀打造千亩射干种植基地。
✍创新林业碳汇工作机制。我市与全国10所科研院校合作,打造60个森林碳汇科研示范点;拓展林业碳汇应用领域,与紫金矿业集团签订林业碳汇合作协议,投资1000万元建设2000亩林业绿碳示范基地。
✍创新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机制。在全市国有林场开展“百场带千村”活动,建立“林农出地、林场经营、效益共享”合作经营模式;搭建科技兴林平台,推进龙岩国家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打造“产教研”融合发展示范样板和“碳汇试验”示范基地。
一项项创新举措,不仅充分调动了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还有力促进了林业发展、林农增收。
干中出成果,改中见真章。我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亮点频频,在全国持续树立标杆,交出了亮眼的答卷:在全国率先推行的“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等四项举措被广大林农群众认可,全国首个林业综合服务智慧管理平台“e林通”在武平上线,全国首单水土流失区林业治理碳汇保险在长汀签约,我市林改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央党校列入教学课程案例。
记者手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