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漳州
标题图
漳州为什么这么好吃?
2025-11-20 09:34 福建日报


漳州,一座低调的城市,却在美食圈火了。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漳州美食,

就会发现很多美食大咖都推荐过漳州。

坐拥935万粉丝的美食账号日食记

一年拍过3次漳州。

来自宁波的美食博主老谢Mike直言:

“吃饭,游客喜欢去厦门,

闽南当地人会推荐去漳州。”


图片

漳州紧临厦门和泉州两座城市

一座在餐饮方面有着国际化的高端精致

一座刚刚拿下“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

“默默无闻”的漳州却还是高调“出圈”

漳州为什么这么好吃?

人们不禁要问.

但只要来过,就能略知一二。

在这里,

没有什么网红的爆品,

没有新潮的料理,

只有老底子的美食印记。

这种对老味道的孜孜不倦

深深地烙在漳州人的基因里,

他们深谙一种在吃上“不变”的智慧。

图片

陈美卿和姐夫拥有一家开了三十多年的沙茶面老店,店面虽然窄小,放不下几张桌子,

但食客依旧络绎不绝,

刚到晚上七点,

店里的沙茶酱就已经快见了底。

图片

沙茶最早是来自东南亚的舶来品,

但如今,

这道早年有着浓浓异域风情的酱料

早已融入了中国的乡土。

“我们用了十几种香料,全都是来自中国,

没有东南亚的配方。”陈美卿说。

陈美卿的姐夫早年学来了师傅的秘方,

直到今天都还经久不衰。

这锅沙茶酱看似平平无奇,内里却大有乾坤。

图片

刚入口,

一股犀利的海鲜味混着酱香气直击味蕾,

迅速刺激你的食欲,没有一点含蓄。

不一会儿,花生酱的醇厚香气显露出来,浓香四溢。再细品,

尾调的微甜又有些许回味,令人心满意足。

酱料的整体平衡得刚刚好,

让你的口腔充盈着丰富的味型,却不突兀。

配上漳州地区特有的碱面,没几分钟的功夫,

一碗面就吃完了,连汤都喝得不剩。

“每次要熬四个小时,用的都是真材实料,

所以才有这种味道。”陈美卿说。

图片

这样好的滋味离不开几十年慢工出细活的坚持,

让没有什么网红店的漳州

拥有了更长久的美食吸引力。

除了店家能坚守经典,食客还得会品味传承。

漳州从来不缺会吃的老饕,

一家不起眼的小店,

即便它没有什么装修,

没有什么服务,

但只要有美味坐镇,

就会引人趋之若鹜。

11月的漳州,

天已渐渐微凉,

一家卖四果汤的店铺外却排起了长队。

在这并不热的天气里,

人们还是要等上一口甜蜜的冰爽,

即便没有座位,也要站着吃完。

图片

在当地人眼中,

好吃的四果汤一定要甜得恰到好处,

这样才能解暑解腻,

还得搭上令人眼花缭乱的配料,

才能吃得尽兴。

糯糯叽叽的芋圆、

QQ弹弹的仙草冻、

绵绵密密的红豆莲子,

都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口感,

在唇齿之间弹跳。

再挖一勺刨冰,

这突如其来的清凉简直妙不可言。

图片

店里的食客都是资深吃货,

他们根据自己的口味精细地调整着配料的比重,

熟练地搭配着喜欢的组合,

多一点少一点都有讲究,

显然已是店里的熟客。

除了四果汤,

店主还推出了更新潮的绵绵冰。

但竟无一人选择这时髦货,

依然保持着喝四果汤的习惯。

在漳州,

这道相传始于唐宋时期的甜品永远是顶流。

漳州的老饕们识货,会品。

讲究古早味的他们也让这些坚守传统的手艺人

得以生生不息,精益求精,

形成了底蕴深厚的美食氛围。

从卤面、手抓面、猫仔粥,到五香卷、蚵仔煎、面煎粿,漳州城里的老饕们吃出了一个小吃王国。

图片

不过,

这座美食之城似乎有点“闭塞”,

少了些风风火火的造势。

这里罕见铺天盖地的网红式宣传,

仍然保留着熟人社会口耳相传的那种质朴。

一家宝藏小店可能就藏在不起眼的街巷中,

存在于老顾客的口碑里,

不求流量,只求和顾客投缘。

图片

这种淡然是一种美食文化底蕴,

不是那种虚浮的炒作,

不是那种为引流打造出的商业景观,

而是本地历史文化的深深扎根。

这里面饱含多少人难忘的回忆,

传递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

每一种味道都直指人心。

漳州为什么这么好吃?

归根结底,答案就在本地人用心的生活里。

这是一种把美好生活的心愿

凝结在小吃之中的朴素情感。

图片

美味从不辜负生活,这就是漳州的“小吃大道”。

图片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