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垠碧海到潺潺清溪,从葱茏沃野到青翠山林,“十四五”以来,泉州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农业+”新业态和“农文旅”新产品,构建“县强、镇兴、村富”的城乡融合新样板。
泉州福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鳜鱼养殖车间(黄玮虹 摄)
在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的泉州福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鳜鱼养殖车间里,恒温循环水系统正实时监测着水温、溶氧量和酸碱度,智能化投喂设备根据鱼群成长阶段精准投放饲料。作为全省首家专注于工厂化循环水鳜鱼养殖的标杆企业,公司年产量高达10万公斤,产值可达700万元,不仅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还实现了污水零排放,环保且高效。“公司由村党委牵头,发动党员、村民入股,创新打造工厂化、智能化鳜鱼养殖项目,盘活土地资源,开辟生态养殖产业,每年可增加村民收入40万元,增加村财收入10万元以上。”蓉中村党委第一书记李振生介绍,通过村企共建,村财年稳定增收超百万元,带动超60%村民“家门口”就业。
茶农们在安溪县感德镇茶山忙着采收铁观音秋茶(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张九强 摄)
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泉州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以产业振兴筑牢乡村振兴根基。安溪县感德镇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茶农”模式,实现秋茶从采摘到包装全程标准化,5.5万亩生态茶园带动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2万元;惠安县紫山镇以余甘产业为纽带,实现了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的蝶变,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3万亩余甘种植基地,年产鲜果6万吨以上,开发余甘茶、冻干粉等精深加工产品,带动近1600户农户增收,主产区农户年综合收入超3万元;德化县大铭乡成立生姜产业链党委,从以往“单打独斗”迈向“抱团式”“片区化”融合发展,生姜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全产业链产值达1.3亿元……富有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正成为泉州乡村振兴的“支柱引擎”。
生姜旅游节活动现场(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颜雅婷 通讯员陈迎春 文/图)
以流域为轴,泉州串联起美丽田园风光,擦亮乡村共美共富底色。在永春桃溪流域石鼓段,连片稻田与生态湿地绿意盎然,彩色步道与人行桥交织错落。不久前,作为“世遗泉州·田园风光”项目的永春县桃溪田园风光项目在此揭牌。“以前饭后散步只能沿公路走,既不安全,还满是尾气灰尘。现在来这里散步吹风,格外惬意自在。”市民康先生说道。2024年以来,永春县以桃溪石鼓段为重点,统筹水系环境、周边镇村资源及地域文化特色等元素,打造田美、街美、水美的现代宜居版“清明上河图”。项目建成后,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走进桃溪,周边土地与闲置房屋逐步开发利用,稻田、蔗林成了网红打卡地,各类业态在此落地生根、集聚发展。
在永春县“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项目石鼓示范段,整齐的甘蔗园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线。(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陈小阳 通讯员康庆平 摄)
以“水系、农田、村庄三位一体”为核心,泉州全流域推进“四美工程”——美丽河道清淤护岸、美丽田园连片整治、美丽村庄梳理改造、美丽经济培育壮大,不仅让河道更清、田园更绿、村庄更靓,更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使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文化传承、富民兴产的载体。
近年来,永春县围绕“美丽田园、美丽河道、美丽经济、美丽村庄”等“四个美”的目标,以其母亲河——桃溪为核心,串联起两岸农业、水利、文化以及乡村景观,着力打造“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建设项目。(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陈小阳 通讯员康庆平 摄)
“我们不只是修一条溪、种一片田,而是盘活全流域资源。”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综合协调科科长黄宏波介绍,泉州聚焦“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要求,聚力打造“世遗泉州·田园风光”农文旅商标杆赛道。今年9月份,泉州制定出台全市田园风光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提出以“四美工程”为抓手,推进全域田园风光标准化建设,让美丽河道实现流域治理生态化、河道提升景观化、水系利用效益化,美丽田园实现农田建设连片化、田园布局园区化、生产服务社会化,美丽村庄实现城乡布局一体化、人居风貌品质化、文化赋能场景化,美丽经济实现业态融合特色化、产销体系品牌化、招商运营平台化,构建“农林渔并举、产加销一体、农文旅商融合”的城乡共富新模式,力争“十五五”期间建成“世遗泉州·田园风光”项目超30个,带动和美海丝侨乡全面振兴。
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委第一书记李振生:
蓉中村深化“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互动”的党建机制,精耕产业沃土,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多年超230万元。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党建领航、经济先行、全面发展、强村富民”的发展路径,实现了由外至内、内外兼修的“美丽”蝶变,在“示范村”建设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惠安县紫山镇副镇长庄冠雄:
近年来,紫山镇不断加大新品种引进与选育力度,推广高接换种、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提高余甘产量品质,持续加大余甘产业培育力度,推动余甘产业链发展,小余甘果串起振兴链,带动农民增产增收。2025年,紫山镇成功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名单,给本地农户注入一针“强心剂”,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加入惠安余甘产业中。
●全市有19个乡镇、219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名单,已获认定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6个(含2个重点镇)、示范村75个。
●统筹开展乡村建设品质提升行动,累计投入244亿元,累计完成“五个美丽”建设2.7万余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2023年9月启动“一县一溪一特色”田园风光项目建设以来,泉州已累计创建16个田园风光,覆盖河道162.48公里,惠及118个沿线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