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资讯
标题图
我省学子亮相深圳湾实验室全国高中生科学论坛
2025-11-19 22:02 海峡教育报

11月8日至9日,深圳湾实验室全国高中生科学论坛在深圳举行。本次论坛依托实验室顶尖科研资源,为全国优秀高中生搭建了深度链接科学前沿的高端平台,吸引了来自北京、福建、云南、海南、广东等地近100名对生命科学感兴趣的高中生参与,其中不乏国际及国家级生物竞赛的获奖者。我省共十名师生参加本次论坛,其中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福安市第一中学等学校的师生由德旺基础教育研究院推荐或协调参与。



论坛开幕式上,深圳湾实验室科普中心执行主任袁汇致欢迎辞,并阐述了本次论坛“探索、创新、奉献”的核心精神。资深研究员周耀旗教授则以真诚分享为引,将求学、科研途中的“坑”与宝贵经验娓娓道来,引发同学们深思。现场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踊跃提问,问题深刻且富有启发性。



随后,实验室组织学生参观了各生命科学研究部门的实验装备和实验场景,让学生近距离观察科研工作环境,真切感受科研氛围与严谨求实的作风。实验室管理员和研究员分别介绍了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和实验室内进行的实验情况,让学生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科学家讲座环节,来自深圳湾实验室与深圳医学科学院的四位青年科学家先后登场,为学生们带来了精彩的学术分享。


王超博士详解了人工智能在基因研究与罕见病诊疗中的革命性应用,探讨AI如何为传统的生物学研究注入新力量。他提到,团队研发的“智算基因引擎”已实现突破性进展,但脱靶效应仍是当前的核心瓶颈,团队正通过训练AI学习海量基因编辑数据,构建“错配预警模型”,目前已将某类血液病基因编辑的脱靶率降低47%。


刘洋博士将视角投向微观世界,讲述了我们与微生物之间复杂而迷人的关系。他展示的肠道菌群显微动态图让全场惊叹,千余种细菌在肠道黏膜表面形成有序的“微生物群落”,与人体免疫系统形成严密的“防御同盟”。刘洋博士特别提到团队的最新研究,他们通过对比1200名过敏体质与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构成,发现罗伊氏乳杆菌的丰度差异是诱发过敏性鼻炎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此研发的“个性化益生菌配方”,已在临床试验中使62%的受试者过敏症状得到缓解。


曾健智博士带来的神经递质的光学探针,为同学们详解了科学家们如何“看见”大脑中化学信号的传递。他介绍,这种“多巴胺特异性荧光探针”是团队耗时5年研发的成果,它能像“分子导航仪”一样,精准结合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通过荧光强度的变化实时追踪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损伤脑组织、无法动态观测”的难题。


姚园园博士则从睡眠出发,拆解了睡眠周期与脑电波的科学奥秘,探讨了这一生命必需过程背后隐藏的生物学逻辑与健康意义。她结合实验室数据提醒大家:“青少年每天需要8-10小时睡眠,若长期熬夜导致睡眠周期紊乱,不仅会影响记忆力,还可能降低免疫系统的吞噬细胞活性。”



在圆桌论坛上,人类微生物组学研究者王乐遥,病媒昆虫研究者柳峰,罕见病研究者孙正龙,超分辨显微成像研究者徐惠中四位深圳湾实验室的科学家围绕“从好奇到探索:生命科学引领的成长之路”这一主题展开对谈。当徐惠中老师取出用膨胀显微镜得到的鼠脑标本——一个装有膨胀两三倍鼠脑的小罐子,立刻点燃了全场学子的思维火花。现场互动氛围热烈,同学们踊跃提问,问题兼具专业性与思考深度,令在场科学家不禁惊叹:“这真的是高中生吗?”


活动最后,实验室创造条件让同学们走入“第14届复杂体系计算统计力学研讨会”现场。在这场汇聚行业智慧的高水平会议中,他们不仅认真聆听了关于蛋白质结构预测、人工智能辅助分子模拟的前沿报告,更在互动交流环节主动举手、大胆提问,展现出新一代青少年向未知探索、向真理靠拢的蓬勃朝气与无畏勇气。


深圳湾实验室搭建的不仅是学生与专业研究者互动的平台,更是为未来科研力量播撒种子的土壤。让“探索、创新、奉献”的精神在新一代心中生根发芽,成为连接当下科研高度与未来科学发展的鲜活纽带。这场跨越代际的科学传承,将激励更多青少年投身于生命科学的探索之中,为人类的健康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