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县经济开发区鸟瞰图。江月兰 摄
东南网11月19日讯(本网记者 肖晓敏 通讯员 江月兰)近日,东南网记者走进青山环绕的明溪经济开发区,南方制药、海斯福、海西联合药业等一批优质生物医药企业毗邻而建,生产线上源源不断生产出抗癌原料药、高端制剂和含氟医药产品。明溪这座被誉为“中国红豆杉之乡”的山区小城,凭借资源禀赋、创新驱动与政策赋能,正在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福建药谷”。
明溪的生物医药产业崛起,始于得天独厚的资源根基。坐拥全国最大的红豆杉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3.8万亩;全县药用植物遍布山野,茯苓、多花黄精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超3.3万亩;丰富的萤石资源更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核心原料保障。依托这些优势,明溪已构建起“红豆杉种植——植物提取——紫杉烷类抗肿瘤原料药”和“六氟丙烯——六氟异丙基甲醚——吸入式七氟烷麻醉剂”两条特色产业链条。
南方制药生产的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销量占全球25%,国内市场占有率约60%;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成为三明市首个获批上市的抗肿瘤药制剂;瑞博奥2-脱氧-D-核糖国际市场占有率超90%,形成了细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海西联合药业特色制剂产销两旺,公司的七氟烷制剂填补全省麻醉剂生产企业的空白;福建博悦医药等沪明合作企业加速落地见效……凭借一批在细分赛道深耕的优质企业,明溪不断构筑起独特的产业竞争优势。
创新驱动 研发与人才双轮加速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是创新。
在明溪,通过技术创新,将紫杉醇原料药的市场价格从每公斤300万元降至10万元以内,让更多患者用得起抗癌药。南方制药综合运营总监姜传威说:“我们企业20多年一直深耕紫杉醇烷类抗肿瘤原料药和中间体核心板块。”南方制药借助三明市政府与福建省药监局合作共建省级原料药绿色生产基地的契机,设立福建省抗肿瘤原料药开发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实验室等科技创新机构,持续保持科技创新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10%以上的科研资金,这一比例远超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年研发投入的要求。
该公司以每年5个以上的新产品研发速度,丰富产品管线,同步完成产品的中英文双语原料药DMF文件及中间体CMC文件,实现国内外同步转化,截至目前,已开发70多个产品。
在经济开发区内的福建海西联合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含氟吸入式麻醉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与制药企业竞争中,始终注重研发实力的提升。公司建设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研发人员30多人,取得授权专利达35项。
同时,多年来,明溪县不断发挥组织优势,深入实施“人才兴链”行动,建成上海“人才飞地”、异地研发中心等平台11个,柔性引进产业人才200余名,开展技术合作30余次。同时,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等20余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推行“企业点单、政府派单、专家接单”模式,通过项目攻坚、产业交流、人才培养等多元途径,推动产业深度融合。
抱团发展 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从红豆杉种植到高端制剂研发,从单一产品到全产业链,明溪县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华丽转身。这一跨越,厚植于明溪县始终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通过以商招商、延链补链、聚链成群,先后培育引进海斯福、南方制药、瑞博奥、博悦医药等25家生物医药企业,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成功列入省、市重点培育的县域产业链。
福建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荣誉展示。
明溪县的第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福建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也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南方制药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旻和医药和博悦医药最初是我们的合作伙伴,看中明溪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最终落地明溪,成为我们的‘新邻居’。同时,在产品原材料供应方面,我们与周围的相关医药企业形成互补,使得我们可以直接在园区里找到生产原料。”姜传威说。
从本土企业深耕到产业集群抱团,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联动,不断提升竞争力。海斯福的六氟异丙醇直接供应给海西联合药业生产七氟烷,旻和医药为南方制药提供紫杉醇侧链,瑞博奥为南方制药提供西他滨生产所需的医药中间体2-脱氧-D-核糖,南方制药为博悦医药提供地夸磷索钠滴眼液等制剂的原料药。
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拉动了明溪县域经济的发展。福建海西联合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迎权说:“在明溪县产业协同发展的框架下,我公司与上游企业海斯福紧密相连,将精细化工产品延伸至药物制剂。我们的主导产品吸入用七氟烷的主要原料来自本县企业海斯福,从海斯福厂区到海西厂区直线距离不到50米,此便利条件为企业节约了运输成本。”
从“红豆杉林”到一片“产业链林”,从山区小县到“福建药谷”,明溪的蜕变印证了生态优先、创新驱动、集群发展的强大生命力。据统计,全县规上生物医药企业2024年实现产值43.58亿元、税收2.68亿元。
当前,随着嘉明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项目的推进,明溪正朝着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全速前进,为福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