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泉州
标题图
“镇”能量丨​安溪湖头镇:靠天吃饭“晒”出富民产业
2025-11-19 14:39 东南网

近日,记者漫步在素有“米粉王”之称的泉州市安溪县湖头镇,一股清甜的米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一排排竹架上正晾晒着洁白半透的米粉,工业风扇徐徐送风,悉心“照看”着这片独特的“米粉晒场”。村民们动作利落,将刚出锅的米粉挂上竹架,不时伸手拨弄——这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传承四百余年的民间智慧,更成就了一项富民惠农的特色产业。

据统计,湖头镇现有米粉家庭作坊及加工厂约1200家,年产量约1.7万吨,年产值近3亿元,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0万至20万元。从生产、加工到货运、销售,全镇相关从业人员近万人。

湖头镇汤头村米粉晾晒场。东南网记者 吴雅艺 摄

与时间赛跑:雪白米粉里的匠人匠心

每逢晴天,凌晨一点刚过,湖头镇汤头村的苏春贵夫妇便开始了与时间的竞逐。选米、浸泡、磨浆、压干、水煮、搅拌、碾压、制粉、焯粉、漂水、摊凉、成型、晒干、包装——十四道工序环环相扣,每一步都需严格把控,不容毫厘之差。正是这份匠心,让苏春贵在2024年泉州市“工助振兴·乡村技艺”技能竞赛暨首届湖头米粉大赛中摘得金牌。

“我们这行,说到底还是‘看天吃饭’。”谈起三十多年的制粉心得,苏春贵感慨道。天气,直接决定了米粉的色泽与口感。“天晴,就能当天做当天收,不耽误第二天工期,产量也有保证。”在他手中,空气的湿度与温度,都化作制作米粉的精准度量。

在湖头,像苏春贵这样“父子相承、夫妻协作”的家庭作坊不在少数。他们恪守着祖传下来的的制粉经验,通过对水质、米质、晒场及手工技法的严苛把控,铸就了湖头米粉“经煮耐炒、韧而不涩、松而不烂”的独到品质。

工人在晾晒米粉。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传承与革新:从巷弄飘香到“飞”上蓝天

湖头镇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地处闽南金三角,紧邻厦门特区与大泉州经济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米粉技艺传播与产品流通的重要枢纽。为顺应现代市场,湖头米粉逐步形成“核心村落手工传承+企业规模化推广”的双轨发展模式。产品也从传统米粉,拓展出淮山米粉、紫薯米粉等健康新系列,借电商平台走入千家万户。2025年,湖头米粉更入选厦航两舱餐食,将这碗地道闽南风味“炒”上万米高空。

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关键人物的推动。非遗传承人董明暖于2012年牵头成立全县首家米粉合作社,推行“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销售”,至今已带动300多户农户加入,户均年增收超过3万元。

“我们的米粉不仅在闽南畅销,还远销至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地,每年产值超3亿元。品质上乘的米粉常常供不应求,品牌带动效应非常明显。”董明暖介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方式,以及各类展销会、订购会、交易会的助力,湖头米粉正加速走向产业化。

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湖头米粉,近年来,湖头镇党委、政府持续加大对湖头米粉的宣传推广、文化保护与产业扶持力度。通过打造“阆味堂”文化展馆、举办米粉美食市集、开展非遗研学体验等活动,系统挖掘并生动呈现湖头米粉的文化内涵。

首届湖头米粉制作大赛。湖头镇政府 供图

面向未来:让非遗技艺薪火相传

“如今从事米粉制作的大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年轻人普遍不愿入行,觉得这行辛苦,又看不到前途。”谈及湖头米粉的传承困境,董明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心酸与无奈。当前,这项传统手艺正面临双重挑战:青年一代接手意愿低,家庭作坊难以实现规模化转型。

为破解困局,湖头镇正积极探索“传统技艺+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由董明暖牵头成立的合作社,一方面聘请老师傅担任技术指导,将手工制作的核心标准融入机械化生产流程;另一方面,无偿为其他米粉加工企业和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定期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培训,切实解决他们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湖头镇积极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成功引进桃生预制菜产业研发基地、临家集团喜家益预制菜工厂等重点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通过编撰技艺专著、建设文化园区等方式,进一步夯实技艺传承基础,引导美食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工业化转型,实现文化资源向产业价值的深度转化。

此外,湖头镇还常态化开展技艺培训与专业竞赛,着力培育新一代本土匠人,让这项非遗技艺薪火不绝。湖头米粉所承载的历史厚度、文化记忆与匠心精神,正不断跨越地域边界,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被世界看见与珍视。

立足全球非遗保护的时代浪潮,紧扣泉州入选世界美食之都的发展契机,湖头镇正以系统性行动守护这份“舌尖上的瑰宝”。“接下来,我们将推动湖头米粉实现从‘地方特产’向‘现代产业集群’与‘文化金名片’的双重跃升。”湖头镇党委书记王文龙表示,“一方面,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园、桃生预制菜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建设,以标准化赋能品质、规模化释放产能,筑牢产业发展硬支撑;另一方面,深化湖头米粉与古镇风貌、李光地文化的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旅游场景,让‘一碗米粉’成为引流密码,真正实现‘粉香引客来,城因粉更兴’,力争打造第一‘闽菜特色小镇’”。(东南网记者 吴雅艺/文 陈培源/视频)

晾晒的天气决定了米粉的色泽与口感。东南网记者 吴雅艺 摄

苏春贵在家展示他的素炒米粉。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