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
标题图
泰宁:以水利高质量发展 赋能县域发展新征程
2025-11-19 17:42 福建日报新福建App

 

       治水兴水,关乎全局,惠及长远。“十四五”以来,泰宁县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指引,推动一批战略性水利工程落地生根。从大金湖流域的生态修复,到水埠水库灌区的节水改造,再到泰宁溪畔的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一股股支撑发展的“金融活水”与一道道清冽的“生态净水”交织成曲,奏响了泰宁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澎湃乐章。

供水工程,跑出“加速度”,惠民水网润泽千万家

     “现在的水质很清亮,我们再也不用为枯水季用水发愁了!”泰宁县杉城镇八里桥村村民龚长明看着清澈的自来水倾泻而出,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是泰宁水利民生工程的生动注脚。早年农村饮水工程基本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但水源设施老化、管道破损等问题逐渐凸显,供水安全成为群众心头大事。

       为破解这一难题,经科学规划,泰宁县于2023年12月正式启动总投资1.9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输配水管网102公里纵横交错、2座加压泵站拔地而起;与之同步推进的第二水源建设,更以37公里输水管线为全县供水系上了“双保险”。

       一根根水管的铺设,将一股股清泉送进村庄、田野。全县农村集中供水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均达到99.96%,受益人口达11.26万人;全县297处农村饮水工程全面实行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模式。如今,泰宁县的群众不仅“有水喝”,更喝上了“幸福水”。

治水兴城,筑牢“安全堤”,滨水建设织密幸福网

       傍晚,北溪华姿段生态步道上,65岁的王大爷牵着小孙子悠然漫步。“以前河边杂草丛生,现在修得跟公园一样,每天来走走,心里特别舒坦!”他望着奔跑的孙子,满眼欣慰。这片昔日的防洪岸线,如今已成为居民交口称赞的“幸福道”。随着老三中段步道的完工,泰宁县“三河六岸”滨水慢行系统全线贯通,一条城市水生态文明观景长廊正沿河舒展。

     “十四五”期间,泰宁县紧扣“防洪安全”与“民生福祉”目标,累计投入1.62亿元新建堤防20.76公里,投资2.52亿元综合治理河道49.96公里,新建生态护岸20余公里,筑牢城区防洪屏障。在提升防洪能力的基础上,泰宁将水利建设与城市发展相融合,以泰宁溪为核心构建水生态绿脉,新建生态步道5.8公里、滨水景观6处,打造水文化主题公园2个,形成“半小时”亲水圈,构建起集防洪、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水岸长廊,“居者自豪、来者向往”的家园愿景渐成现实。

河湖治理,擦亮“生态色”,绿水青山激活水经济

      “这几年泰宁的水越来越清,山越来越绿,每次来都能拍到不一样的好风景。”摄影爱好者小林镜头中的白鹭碧波,正是泰宁县水生态治理成效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泰宁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创新推行“1+N”模式与“河湖物业化管护”,带动4家涉水企业与近万名群众共护河湖,让每条河道都有了专属“管家”,城区河道旁的宣传显示屏、河湖宣传自动音箱实时传递护河知识,并通过“清四乱”等专项行动,守护了每条河流的水清岸绿。

       扎实治理换来丰硕成果:泰宁不仅获评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多个水电站获评国家级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水环境质量也长期稳居全省前列。“十四五”期间,全县39.1公里河道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景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9万亩,水土保持率提升至92.75%,上清溪小流域成功入选国家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示范名单。

       生态优势正持续转化为发展动能。泰宁做“实”水经济,一方面打响“峨嵋甘泉”等特色水品牌,另一方面围绕“环大金湖”发展滨水旅游、体育赛事与水岸夜经济,实现生态与文旅的双向赋能。2025年,全省首单丹霞地貌生态美学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交易落地泰宁,构建起“价值核算—文旅开发—产权交易”的三位一体发展体系,让一泓清水真正成为造福百姓的“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唤醒“新活力”,宜居村庄走上致富路

    “以前路难走、环境差,年轻人都往外跑;现在路平景美,游客多了,产业旺了,日子越过越红火!”泰宁县梅口乡水际村吴大哥的一番话,道出了当地乡村的真切变迁。

       以水系治理为抓手,泰宁县依托入选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的契机,投入1.2亿元中央财政补助,系统推进“山水人村”共同体建设,精准破解流域问题,打造出山区水美乡村的“泰宁样本”。

       在此基础上,县里同步推进移民村美丽家园建设,实施“润泽库区 造福移民”工程,累计改造道路3551米,整治河岸5730米,新建护岸700米,并建成移民文化公园,显著改善库区群众的生活环境。

      环境改善激活了产业发展。通过河道清淤、生态渠建设,当地烟叶、水稻等农业提质增效;大龙乡角溪村发展“渔旅融合”,际溪村、水际村依托碧水丹山做活旅游,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生动转化。一条“环境改善促产业、产业振兴富百姓”的振兴之路,在泰宁越走越宽。

      “十四五”以来,泰宁乡村道路畅通、河湖秀美,文旅兴旺、产业多元,环境改善与产业振兴形成良性循环,形成“以水兴旅、以旅促产”的良性发展格局,让乡村振兴既有 “生态底色”,更有 “富民成色”。从“解水困”到“兴水利”,从“除水患”到“享水美”,泰宁水利发展不仅筑牢了区域水安全屏障,更让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依托。站在新的起点,泰宁水利将继续秉持“水安于民、水兴于业”的初心,基于水网‘一湖一带九廊’的骨干脉络,积极谋划项目,向上争取资金,加大水利投资,打造新时代泰宁特色水网模式,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澎湃的“水动力”。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