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信件承载的历史责任重如泰山!”近日,现年82岁的漳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原副会长施秀雄,向漳州市档案馆捐赠其和台湾、香港亲人往来的信件和照片。这也是海峡导报社联合漳州市档案馆征集台湾同胞在漳州参加抗战活动档案资料以来,收到的第一批捐赠资料。

▲施秀雄捐赠的家书。
捐赠仪式上,施秀雄向漳州市档案馆捐赠其和台湾、香港亲人往来的9封信件和4张照片。
今年8月26日,《海峡导报》刊发了《漳州施家“一门三杰”的家国赤子心》的报道:1929年,日本殖民当局以“煽动叛乱”为由将施秀雄的祖父施至善驱逐出台湾。施至善连夜带着妻子和7个孩子,乘渔船从鹿港偷渡到厦门,辗转定居漳州振成巷。在施至善的熏陶下,他的子女纷纷踏上抗战救国的道路,小女儿施英在长征途中不幸牺牲;三子施碧晨被组织派往香港,从事地下工作。此后,施至善的子女及后代分散在台湾、香港等地。“我一岁的时候,我大堂姐就回台湾了,直到1987年我们再相聚时,我大堂姐还拿出我刚满周岁时的照片说,她小时候就抱过我。”施秀雄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些信件和照片,都是他们与在台湾、香港的亲戚的家书和照片,“我珍藏这些书信多年,因为它是承载着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和跨越海峡的乡愁。我捐出这些书信,就是为了贡献我一点微薄的力量,为祖国的和平统一添砖添瓦,也让海峡两岸的呼唤和惦念,让更多人听见并且继承下去!”

▲漳州市档案馆馆长胡进辉(右一)向施秀雄颁发证书。
这次捐赠活动在漳州市档案馆举行。施秀雄、许钢、王阳红、陈仲凯、卢芸艺、郭毅强等多位台胞代表发表感言。他们纷纷表示,这次见证闽台关系档案资料捐赠仪式意义非凡,不仅是闽台关系的历史见证,也勾起了他们共同的历史乡愁,唤起对同根文化、祖地文化的认同。
漳州市档案馆负责人表示:“‘迁台记忆’档案文献是深化两岸融合、推进和平统一的重要历史凭证,我们要守护好两岸同胞共有的历史根脉,进一步促进两岸同胞的情感共鸣与心灵契合,助力两岸和平统一、融合发展。”
17日下午,导报记者从漳州市档案馆获悉,截至目前,漳州市档案馆的“迁台记忆”档案文献已经征集一万余件,主要有族谱、照片、声像、实物、两岸家书、文献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