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灯光照射下,一张张日常的面孔被大红、大黑等浓烈色彩所覆盖,彰显威严肃穆。作为海青荟系列活动之一,16日,第三届两岸青年家将脸谱绘画大赛在台江青年会上演,榕台两地8名青年面师执笔交锋,在60分钟内重现八家将的神采。
两岸青年面师描绘家将脸谱。记者 原浩 摄
所谓家将,源于闽台游神活动中的“阵头”文化,指的是神明出巡时的开路先锋,一般活跃在游神、净宅等活动中。“八家将”分别指的是甘、柳、谢、范四大将军与春、夏、秋、冬(何、张、徐、曹)四大神将。
大赛现场,选手们抽签定角,手执彩墨,在演员脸庞上精准勾勒。来自台湾的庄俊益此次抽中“春大神”。他提笔蘸墨,在演员眼眶周围浓重点染,斜飞的墨团透出一股凌厉气势。
“脸谱是家将的灵魂,不同角色脸谱也有所区别。”自幼习舞学画的庄俊益说,“眼、嘴等关键部位体现了神格、性格等,需恪守传统;但细部可在角色性格底色内创新。”他笔下的春大神,以绿或蓝绿为底,而他身旁选手所绘的夏大神以大红为底,范将军则是黑脸獠牙、铜铃怒目。
除了绘画大赛,《榕台家将文化:从福州原乡到台湾的传承与流变》初稿也于17日发布。该书以史料印证了“台湾家将文化根在福州台江”的史实。台江区委台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百余年前八家将于台江发轫,随迁徙居民传播至台湾及东南亚,与福州“五灵公”信俗交融,形成多元而同源的表演流派,成为榕台两地共同的记忆。
这份记忆也在年轻一代中接续。成立于8年前的福州锦麟轩八将团,成员多为“00后”。团长黄杜飞在14岁时因一段台湾八家将的视频与这项传统结缘。为最大程度复原古韵,他通过网络向台湾老师求教,许多台湾同好也对他倾囊相授,甚至飞来福州为他们的首次“开将”助阵。“我们和台湾的伙伴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把这门民间艺术传承下去。”黄杜飞说。
赛后,榕台家将团队联手献上震撼展演。锣鼓铿锵,舞步默契,古老技艺在当下焕发新生。庄俊益动情地说:“来到祖地台江,就像与百年前的先辈对话。这次‘回家’,让我更坚定要把它传下去的决心。”(记者 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