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标题图
泉州出台22条措施升级文旅业态
2025-11-18 07:38 泉州晚报

近日,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进一步提升文旅业态品质若干措施》,围绕优化业态规划与引导机制、提升业态品质与消费场景、培育新业态与科技赋能、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保障措施五大板块,推出22条具体举措。此举旨在守护泉州文化烟火气,培育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打造更具辨识度与吸引力的文旅IP,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推动泉州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该措施自2025年12月4日起施行。

01

精准规划引导 凸显属地特色

在优化业态规划与引导机制方面,泉州重点强化顶层设计与属地统筹,推出3条措施。

规划引领:泉州将构建“一核引领、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以古城为核心,联动县域特色街区形成矩阵,实施“一街一策”,突出差异化发展,避免业态同质化。

属地引导:要求各地制定《业态导则》,明确街区主题定位与指引清单,优化业态布局,同时建立监测引导机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古城专项治理:针对泉州古城,将完善正负面业态清单,强化源头引导与布局调控,保留本土特色。此外,建立业态监测机制,鼓励老字号、特色工艺美术、非遗项目、国际品牌及首店入驻古城,为古城注入多元活力。

02

升级消费场景 打造沉浸式体验

提升业态品质与消费场景板块的4条措施,聚焦丰富产品供给与沉浸式体验打造。具体包括:

丰富国潮“悦己”消费,开发主题文旅秀演,支持原创小众品牌、原创设计师品牌,提升夜经济品质,打造特色夜间消费集聚区、市集。

发展演艺、展示新空间,鼓励利用各类场所打造“小而美”“小而新”的体验式、沉浸式演艺和非遗展示项目。

鼓励非遗活化利用,塑造中山路等非遗街区品牌,以泉州非遗馆古城分馆为核心,吸引各县(市、区)进驻展示。

加快街区、景区、园区业态升级,推动非遗工坊与休闲业态融合,支持非遗、老字号、国潮品牌进驻街区、景区、园区。

03

数字赋能百业融合 激发文旅新动能

培育新业态与科技赋能板块推出7条措施,助力数字文旅发展与“百业+文旅”深度融合。

发展数字文旅。培育特色数字文旅沉浸项目,鼓励打造数字沉浸体验消费空间,支持游戏厂商植入泉州文化遗产元素。

培育微短剧生态。以现象级微短剧作品带动打造现象级景点,开发“微短剧+文旅”沉浸项目,配套主题消费业态。

创新场景应用。鼓励融合文旅创意与视听技术融合应用,激发云展览、云演艺等新业态,开发旅游演艺、剧本娱乐、旅拍研学等体验项目。

推动簪花、惠女文化符号价值升级与品牌建设。打造消费集聚区、非遗工坊集群,拓展与文创、时尚、旅游商品、摄影、演艺等融合应用。

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放大节展赛会效应,推广“票根经济”,鼓励商业综合体、商圈、街区运用数字技术升级业态,融合世遗非遗元素,创建高品质融合消费聚集区。

促进首发经济发展。支持时尚机构、知名品牌在地标场地首发新品、举办活动,鼓励本地国潮品牌首发与文旅活动联动,鼓励文商旅综合体等为“首展”“首演”“首映”提供较低成本的场地支持。

深化体育旅游融合。培育体旅融合特色IP,提升古城徒步等自主品牌赛事影响力,开发赛事主题旅游产品,鼓励发展海上休闲运动及沙滩运动。

04

多元产品供给 覆盖全龄需求

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方面的5条措施,聚焦打造多元化、高品质旅游产品供给,满足全龄消费需求。

特色旅游: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实施A级景区提升计划;开发气候康养、气象景观等特色产品,策划“跟着演出去旅行”等主题线路;丰富温泉、旅拍、露营等产品供给。

工业旅游:制定工业旅游示范创建导则,发展数字化沉浸体验、时尚秀场,培育观光工厂,鼓励特色商品研发销售,推动工业与旅游跨界融合。

美食旅游:提升县域特色美食街区,形成美食旅游线路;鼓励“一县一桌菜”市场化,让泉州美食成为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

研学旅游:推动旅行社规范经营研学业务,推出优质营地基地和课程,培育品牌企业;发展文物主题游径和入境研学,打造研学旅行目的地。

“银发”经济:推广康养、慢游、家庭游、怀旧游、错峰游等旅游产品;推出更多适老的戏曲、曲艺等文化产品,满足老年群体文旅消费需求。

05

强化综合保障 筑牢发展支撑

在保障措施方面,3条措施聚焦夯实政策、金融、服务支撑。具体包括:强化政策保障,加强新场景项目用地保障,深化闲置空间创新利用与改造;加强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旅、体育等重点领域支持;完善配套服务,启动“无忧行李”服务,出台团建定制游措施,发展县际及以上旅游包车客运,提升全域旅游通达性。

©2016 新福建 fjdaily.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闽ICP备09035838号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公司名称: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