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至7日,永春县开展驻村干部“四比四看”现场观摩拉练活动,通过“比帮带看班子建设、比项目看产业发展、比治理看乡风文明、比服务看群众口碑”,用一个个确实落地的民生工程、村财增收项目,展现驻村工作的成效和亮点,推动驻村干部经验互通、做法互学、对标找差、成果共享。
观摩拉练中,还有一些熟悉的老面孔——14名原省派、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受邀以“驻村干部导师”身份“返乡走亲”,和现任驻村干部边走边看、边听边议、边学边思。据悉,永春县已连续四年组织原驻村干部“返乡走亲”,并从中择优选聘14名导师与现任驻村干部结对,构建起新老驻村干部接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格局。
面对面传经验
来到下洋镇下洋村“党建+”邻里中心,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吴岗正向大家展示着令人欣喜的成绩单:成功流转土地60亩,建设青竹垵蔬菜基地,预计明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成立“党建+”金融服务中心,帮助企业融资总金额8600万元……
“刚到村里时,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确实有些找不着北。”吴岗坦言。情况的转变始于与驻村干部导师邓政辉的密切互动。因工作需要,省旅发集团的邓政辉经常往返于永春县城与牛姆林生态旅游区之间,下洋村恰好在必经之路上。“每次路过村里,我都会找吴岗聊聊。”邓政辉说。
得知吴岗来自金融监管部门,邓政辉敏锐地指出:“金融活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血脉,你要把岗位背景优势发挥出来。”受到启发的吴岗,推动成立了“党建+”金融服务中心,帮助多家企业成功获得贷款支持。同时,针对村里正在规划的蔬菜基地,邓政辉结合自己原省派驻锦斗镇云路村时发展高山茶叶的经验,对基地的选址规划和运营模式提出了具体建议。“发展蔬菜种植要着眼长远,既要考虑土壤条件,也要对接市场需求。”在他的指导下,吴岗不仅完成了60亩土地流转,还推动基地配套建设了蓄水池和物流仓库,为特色蔬菜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种“面对面传经验”的做法,正是永春县驻村干部“传帮带”机制的重要一环。今年来,永春县定期组织驻村干部导师返回永春讲政策、谈体会——《处理好驻村期间的十种关系》《从驻村说开去:体会、感悟与收获》……通过“清单式罗列、授课式辅导”方式分享驻村心得,帮助现任驻村干部有效缓解了对工作环境、服务对象、角色定位突然转变的不适应,尽快掌握了班子建设的要领、产业发展的诀窍、致富带富的经验,更攒足了“甩开膀子干”的劲头。
手把手教方法
走进桃城镇姜莲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务公开栏上那张醒目的《2025年-2027年姜莲村乡村振兴项目实施计划表》。表格清晰地列出了柑橘分拣中心、道路硬化、水利设施等14个项目的进展情况,每个项目都标注了责任人和实施进度、完成时限。“在这张计划表的指引下,村里的14个重点项目都在顺利推进。”省派驻村第一书记练继发介绍道。
为了制定这份计划,练继发走访了全村267户人家,收集了大量意见建议。然而,面对繁杂的信息和多元的需求,如何科学规划、统筹推进,让他陷入了困惑。“当时收集到的建议涉及方方面面,一时间不知从何入手。”练继发回忆道。在遇到困难时,他主动向导师戴文生请教。
原市派驻蓬壶镇东星村第一书记戴文生耐心地指导他梳理工作思路:“要善于从群众意见中把握重点,既要关注老年人关心的饮水安全,也要重视年轻人关注的产业发展。”在导师的启发下,练继发学会了用不同颜色的标签标注优先级,科学平衡不同群体的需求。经过反复修改完善,这份凝聚着新老驻村干部智慧的计划表终于完成,成为乡村建设“施工图”,高质量地转化为“实景画”。
如今,像姜莲村这样推进工作的“图表归纳法”,正在永春县驻村干部中形成示范效应。“一线工作法”“产业孵化法”“问题分析法”……这些源自实战的易学能做技能,被提炼总结成“驻村八法”,推广运用到全县乡村振兴工作中。一个个鲜活案例、一项项管用方法,在驻村干部导师帮带下,现任驻村干部将所学所悟与村情实际相结合,找准适合本村的“关键钥匙”,将通用方法转化为独具特色的“振兴良方”。
实打实促发展
驻村工作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乡村发展的实绩上。来到吾峰镇择水村,山茶油加工厂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市派驻择水村第一书记蔡晶向大家介绍,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带动本村及周边135人就业,实现年增收约200万元,将成为推动强村富民的重要产业支撑。
“刘导师把我想发展山茶油加工的困惑全解开了!从种植加工到产业链打造,全是‘干货’。”蔡晶回忆道。在驻村干部导师刘春辉的指点下,蔡晶走访了全村28位老手艺人,详细了解古法榨油的工艺流程,并多次考察周边农产品加工项目,“我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单纯扩大种植规模效益有限,必须延伸产业链条。”
在此基础上,蔡晶决定建设200平方米的仓储中心和山茶油加工厂,同时规划传统榨油工艺展示区,创新开发体验课程,推动项目从单一生产向“生产+研学+旅游”综合发展转变。
除了择水村,在此次观摩拉练活动中展示的东关村冬瓜产业、太山村金线莲产业、茂霞村晚荔种植等亮点项目,都是新老驻村干部在项目一线共同攻坚的成果。一个个驻点村的发展案例,宛如一卷卷内容详实的操作指南,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范本。
“通过现场看、导师教、大家交流,特别是听了来自厦门海关的原省派驻村干部郑万里点评,我进一步理顺基层工作思路,找准本村发展定位。”刚派驻蓬壶镇孔里村第一书记王耀星深受触动和启发,“接下来将着力做强村党总支领办的绿链农业专业合作社,全力推动传统米粉产业提质增效,让传统味道香飘更远、振兴画卷绘得更艳。”
“我们坚持把‘导师帮带’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将原省派、市派驻村干部‘返乡走亲’活动进一步制度化。”永春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黄永炎表示,“通过面对面传经验、手把手教方法,确保帮到位、带得好,让老书记的智慧经验在现任驻村干部身上开花结果,打造撤不走的驻村工作队。”这场薪火相传的“驻村接力”,正为永春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