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架空层改造的棋牌室、书画室里,老人们正在切磋棋艺、挥毫泼墨;每月清理消防通道时,物业会贴心地把滞留快递送到家门口;路面坑洼积水问题一经反映,社区迅速列入清单并协调解决……走进泉州各小区,一桩桩、一件件“关键小事”正在悄然改变居民生活,带来“原地升级”的幸福体验。
近年来,泉州市深化近邻党建工作,聚焦居民小区这一城市治理基本单元,全面组建小区党支部,通过建强支部、明责赋能、发挥作用,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走出一条具有泉州特色的基层善治之路。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吴宗宝 通讯员 郑寒凝 周俊奇
全面组建小区党支部 延伸“治理触角”
“从前小区像盘散沙,路灯坏了没人修,垃圾堆着没人管。如今小区党支部建起来,咱这心里总算有了底。”在惠安县螺阳镇嘉惠小区,居民陈木林的话里满是感慨,道出了许多老旧小区业主的心声。
这个建成十余年的安置小区,曾因无物业服务、无业委会陷入治理困境,直到2025年年初小区党支部成立,新当选党支部书记的王龙评带着党员们逐户走访,短短一个月就理清了“乱麻”。
泉州市坚持把小区党支部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根基工程,部署开展小区党支部组建“集中攻坚”行动,全面摸排党员业主信息,分类建立台账,按照“一小区一支部”标准,建成小区党支部2253个,覆盖率达100%。
“建好小区党支部,选好党支部书记,相当于为小区治理打下了‘硬基础’。”泉州市委组织部有关科室负责人介绍道。据了解,泉州市按照讲政治、有公心、有热心、有能力、有威望的“一讲四有”标准,从离退休党员、社区“两委”、在职党员等群体中择优选配1358名小区党支部书记。
同时,全面推行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动小区党支部书记与业委会主任“一肩挑”,提升“红色业委会”占比,构建起“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各类组织”的融合型治理架构。目前,全市党员过半的“红色业委会”占比达85.4%,704个小区实现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一肩挑”。
为强化保障支撑,泉州市还通过“财政拨、党费补、社区筹”方式给予新建小区党支部不低于3000元启动经费,同时盘活架空层、闲置房等资源建成796个小区党群服务站点,让小区党支部“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
精准定位职责 编制“行动指南”
在石狮市宝盖镇宝源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姚金土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小区党支部一周的工作:向社区提交“停车位增划”议题、组织党员为独居老人代缴水电费、为佳好物业公司出具第三季度服务情况评价……这些看似琐碎却件件关乎居民生活的工作安排,并非随意罗列,背后有着清晰的职责指引。
2024年11月,泉州市制定《居民小区党支部工作规则》,细化5个方面24条措施,为小区党支部划定清晰的职责边界,指导小区党支部处理好同社区党组织、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和小区其他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到位不越位,指导不包办”。
在衔接社区党组织上,聚焦形成上下贯通的治理体系,统筹管理小区在册党员、在职党员、流动党员等,落实“社区党组织领导、网格协调落实、小区党支部牵头”的分级处置机制,推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高效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监督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履职上,积极探索小区党支部对小区物业管理精细化考评赋分授权,2024年以来共确定并清退更换不合格物业企业30家;明确小区党支部在业委会组建联审、履职评价中的指导推动和监督职责,今年以来牵头完成对867个小区业委会履职评价,责令少数被评为“不称职”的业委会进行限期整改。
在引领小区其他各类组织上,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支部在楼栋、老年协会、志愿服务团体等组织中设立党小组,延伸党组织“两个覆盖”,为党支部引领小区治理“架桥铺路”。
发挥主心骨作用 办好“暖心实事”
“小区9部高龄电梯故障频发,但更换涉及资金分摊、品牌选择,以前谁都不敢拍板。”丰泽区太平洋花园小区居民黄柳东说。他将事项提交到小区“大物业四方联席会议”讨论后,小区党支部迅速敲定方案,组织电梯供应商“现场竞标”,困扰居民已久的问题迎刃而解。
“将传统物业缴纳方式改为信托模式,物业公司只提取10%的酬金,其余资金公开透明地用于小区保安保洁、绿化管养、电梯监控等设备维护上,从根本上保障了业主权益。”晋江市青阳街道天骏一品小区党支部书记丁秋荣说道。在党支部的牵头下,该小区率先在省内探索信托制物业模式,赢得不少业主点赞。
从解决加装电梯难、物业定价难、消防设施老化等民生痛点,到化解邻里纠纷矛盾、营造睦邻友好文化氛围,泉州市各个小区党支部正以实际行动扛起“主心骨”责任,让治理成果直抵民心。
聚焦议事协调,每月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召开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代表“大物业四方联席会议”,推动社区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会议”,项目化、清单化做好会议议定事项的跟踪落实,2024年以来全市小区党支部累计协调解决民生难题8100多个、帮办实事1200余件,群众诉求办结率达95.2%。
聚焦力量聚合,牵头吸纳驻区单位、周边商家等力量,构建“组织共建、资源共用、难题共解”的治理共同体,深化“在职党员回家”活动,推动5.7万名在职党员到小区报到,同时发动医生、律师等专业人才组建“红色帮帮团”“能人服务队”2002支,常态化开展义诊、维修、辅学等志愿服务,惠及居民155.1万人次。
聚焦文化培育,积极盘活小区公共空间,发动符合条件的党员担任文化特派员,带动各类文艺骨干、热心人士投身文化建设,经常性举办非遗展示、电影放映、戏曲表演等惠民文化活动,2024年以来举办“厝边茶话会”“小区春晚”“百家宴”等文化活动5300多场次,在小区治理中持续赋能睦邻文化内核。